秦汉以来,陕西穿越秦岭、巴山的就有7条主要栈道,成为陕西茶马古道网络中的基本干线。茶马互市鼎盛时期,每年有数百万斤茶叶和万余左右的边马在陕川茶马古道上流通不绝,陕西茶马古道的发展有一段漫长的历史,大体划分为唐宋、明朝、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先后以紫阳茶、汉中茶等为主打产品,安康、汉中、西安等为茶马古道的起点和边茶贸易的集散地、转输地。陕西茶马古道网络具有历史悠久、四通八达、交易数额巨大、官办为主、民间参与的特点,且负载着强国强军、外事交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其历史意义非一般的物资流通和商业贸易所能比拟。
诸多唐人诗歌表明,长安人青睐江南茶和巴蜀茶,这其中安康茶在长安茶市中最佳。其中《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山南道汉阴郡(今紫阳)的茶芽已列为贡品,是唐代贡茶园的生产地。
至于紫阳有无茶马古道的遗迹呢?对紫阳茶史有过深入研究的曾小勤先生作过一些实地考察,在他的《紫阳煮茶》一书中写道:“羁马庄是陕南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清末民国年间,是瓦房店、红椿坝驮茶马邦赴汉中的咽喉之地(据《紫阳县志》)。
另有学者因此推定紫阳茶在唐代就已经踏上“丝茶之路”参与贸易活动, 或已销往西域的羌、氐、胡、回鹘等地。这些历史的猜想并非毫无可能。在往后的年月里,紫阳茶的西行路线也大体是直走汉中的,转而或入长安,或直走甘、青、宁。 加之又有子午道、汉江水道、郡道方便舟车运输,紫阳茶在唐代加入茶马互市极有可能。何况当时的安康及周边汉中已是唐代丝绸的主产地,丝、茶结伴远行是颇合情理之事。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