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1793年马噶尔尼访华时,英国人就从中国带走了一些茶树和种子,希望能够引种到大英帝国去。
无知不可怕,对知识不重视才真正可怕。大英帝国显然是非常重视知识的国度,在茶叶种植方面,他们奋起直追。
就在那位植物学家提交报告的时期,一位名叫罗伯特·福琼的英国植物学家历尽艰辛地在中国考察,把采集到的茶树种子放入用玻璃制成的便携式保温箱中,偷偷地带上了开往印度的轮船,那里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19世纪初,英国驻尼泊尔的领事发现,东南亚地区的阿萨姆人有饮茶的习惯,备感奇怪,这帮穷乡僻壤里的土著人难道也从中国进口茶叶?后来才知道,原来在阿萨姆人生活的地区临近中国云南,本来就生长着茶树,这就是所谓的印度茶树。
此后,通过与缅甸的战争,英国最终吞并了长着茶树的那片地区。英国人在印度同时种植印度茶树和中国茶树,还从中国招募有经验的采茶工人到印度茶园工作。此外,英国人还把茶树引种到了斯里兰卡,也就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经停之处锡兰。斯里兰卡如今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茶叶出口国。
世界茶叶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可是大清王朝却无力做出应对。其实鸦片战争砸开国门之后,中国茶业一时之间竟然被大奖砸中了,欧美列强垂涎茶叶贸易的高利润,纷纷在几个开放口岸设立据点,大量收购中国茶叶,茶叶出口量几乎年年破记录。
到1886年,茶叶出口量达到了268万担,折算一下有13.4万吨,就是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可以在世界各国茶叶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五!考虑到100多年前世界人口比现在少许多,消费力有限,中国茶叶当时真是风光无限。
在这样一个风风火火的世界茶业领域中与各种肤色的商人竞争,需要具备现代经营的理念和智慧,那些拖着辫子的中国商人虽然聪明睿智,但还没有学会站在世界市场的角度去经营。
鸦片战争后茶业出口量大增,激发了中国人广辟茶园的热情。就在英国人紧锣密鼓地在印度、斯里兰卡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的时候,中国人也大干快上,扩大自己的茶叶种植面积。茶叶市场的过剩迅速降临了,大家开始打质量战、成本战和价格战。
论质量,没有经过工业革命洗礼的中国茶叶无力与印度红茶抗衡;论成本和价格,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园不仅规模大,生产效率高,而且用工都是当地苦力,勤劳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江南茶农。在1886年达到顶峰后,此后的十几年,清朝的茶叶出口量迅速减少了约40%。
继陶瓷业率先败退后,茶业也携手丝绸业一起从顶峰坠落到谷底。本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早早地掌握了许多方面的先进技术,却因为故步自封,不能够与时俱进从而使自己节节败退到了一个死角中,就连最过硬的技术都已经不是独家本领了,看来要想在世界中站稳脚跟,除了技术还需有战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