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居住着众多民族,他们也许同饮一条江,同靠一座山,但有共性而外,还有差异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生活习性、民俗、文化、信仰等方面,如果处理不当,或没有相通的脉络,很容易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但茶马古道沿途的村庄和集镇,不管生活着多少个民族,他们都彼此尊重和包容,能够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无疑,这条古道便是各民族同胞之间的情感纽带。小小的马蹄,踏出民族的和弦音。
茶马古道上行走的有彝、藏、白、纳西、苗等民族同胞的马帮,他们命运相连,生死相依,从不结仇。路窄处,他们主动避让;有难处,他们相互帮扶;遇险情,他们共同抵抗。他们亲如兄弟,成就可贵的马帮精神。他们的脚印层叠在一起,成为一部厚厚的民族团结之书,成为一座高高的民族共荣之碑。
通过茶马古道,有些民族已完全融合在一起,像西藏的盐井,有一个纳西族村子,他们的祖辈是从丽江迁徙过去的,与当地的藏族同胞生活在澜沧江畔。到现在,这个村子的人依然是纳西族,但他们平常说话却用藏语,已经不会说纳西话。不了解根源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藏族同胞。
重返茶马古道,不管是抵达藏区,还是其他民族地区,我虽听不懂当地人的语言,但从他们和善的面容和眼神里,感觉到的是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的暖情和友爱。
茶马古道是具有神性的一条路,与信仰紧密相连。西藏是世界的制高点,也是灵魂的制高点,在这里,人们能静心和净心,能得到感化和开悟,从而活得更加幸福和超然。不管是滇藏线,还是川藏线,茶马古道最终都抵达同一个高度。
茶马古道承载着救赎灵魂的使命,佛教信徒朝圣走的是这条路,西方传教士背着十字架和《圣经》走的是这条路,他们信奉不同,但他们的核心和宗旨是一致的。在高原的圣土上,他们不是水火不容,而是同生共长。所以,至今我们还能看到一幕幕不可思议、令人感叹的场景。
在茶马古道经过的怒江地区,我们看到同一个家庭有三四种宗教信仰,而竟然能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相处得比一般的家庭还要和睦;在各路马帮会合的康定,河的此岸是一座寺庙,彼岸是一座教堂,二者相隔之近真的不多见,能长期友好相望和并存亦不多见。像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在茶马古道沿途不计其数。
追寻着马帮的足迹,我一路行走,目光碰触到轻盈的白云、纯净的蓝天、圣洁的雪山,碰触到路口的玛尼堆、高处的经幡、岩石上的佛像,致使各种俗念纷纷脱落,身心越来越轻。高原人对神灵的敬畏,其实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有敬畏,才能被净化。
尽管长诗《茶马古道记》一出版问世,就备受各界关注并引起强烈反响,且获得代表着至高荣耀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但我没有为此引以为豪。因为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记录者或呈现者,那数不尽的马蹄印,那清脆的铜铃声,那深深的拐子窝,那或悲或喜的故事,那绵绵的烟火味和神圣的信仰之光,都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茶马古道,有血、有肉、有骨头,有硬度、有温度、有灵气。它不会止于《茶马古道记》,也不会止于高速路畅通的时代,因为它通往民族魂和生命净地,不论何时,它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有不可替代性。
作者简介:何永飞,80后知名青年作家、诗人。经历过几重挫折,出版过几本著作,失去过几颗星星,得到过几缕阳光。仅此而已,仅此足矣。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