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古代文人品茶谓高雅

时间:2018-06-07来源:未知 作者:文哥浏览:
唐代以后,饮茶之风遍于华夏,品茶是文人最清高斯文的雅举,甚至成为人生品位的一种标志。 元朝,苏州有一书香门第,住着兄弟二人,兄长陈宽,精通孔孟儒学,名闻遐迩,常有文人学士来到他们居住的绿园研学求教。开始,陈宽只与客人谈学论道,从不设茶招待,日久,招致


    唐代以后,之风遍于华夏,品茶是文人最清高斯文的雅举,甚至成为人生品位的一种标志。


    元朝,苏州有一书香门第,住着兄弟二人,兄长陈宽,精通孔孟儒学,名闻遐迩,常有文人学士来到他们居住的绿园研学求教。开始,陈宽只与客人谈学论道,从不设茶招待,日久,招致登门者的背后议论和讪笑。一天,陈宽又与几位来访者对坐清谈,其中一客借题讲起了“故事”。他说,腊月二十三日是灶王升天的日子,天下各家灶神都穿着黑衣,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各家所作的好事坏事。这年,玉帝忽然发现一位灶神穿着白衣,便问其故,那位白衣灶神回答:“我是苏州绿园陈宽家的灶神,陈宽家有客来从不烹茶待客,所以未有烟火熏及我身,故而白衣。”故事讲完,满堂哄笑,陈宽十分尴尬,从此再有客来,就不得不烹茶待客了。


    不仅文人不饮茶会招致嘲笑,即使边关武将不饮茶也同样会受到讥讽。唐代威风凛凛的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郭子仪,坐镇太原、屡建奇功的名将马燧,因不弄琴,不品茗,也招致贬议。当时颇有名气,快嘴快舌的诗人郎士元是一位嗜茶者,一次他就借题说:“郭令公不入琴,马镇西(燧)不入茶。”意即二人不懂斯文。马燧闻后,耿耿于怀。一日,马燧偶遇郎士元,便说,你说我不入茶,明日请光临舍下领教一下为何。郎士元知马燧不悦,只好允诺来日赴约。


    唐代有一种富家食品,叫“古楼子”,用最好的羊肉一斤,加入酥油和香料,夹入巨饼之内烘烤,半熟而食。食“古楼子”因油腻大而半熟,必须边吃边饮佳茗,方才能下咽和消化。翌日早餐马燧细嚼此饼,却不饮一滴茶,等郎士元到来,已经干渴难耐,便令上茶。俩人边烹边饮,已经急不可待的马燧一口气喝下了二十余碗茶,郎士元并不干渴,但按照你一盏我一盏的规矩也不得不喝下了二十余盏。郎士元起身要走,司马燧不放,俩人又喝了7碗。郎士元实在坚持不住了,顾不得礼节,起身就走,啷跄狂奔,未及跨上马车已经屁滚尿流了。马燧过意不去,派人送去200匹绢以示慰问。


    明朝宪宗时期,也有一个不用茶招待客人而被嘲弄的故事,当时朝中有一位官拜翰林院编修、侍讲的叫陈音,可谓是一介大文人,但人们既不叫他的官衔,也不称其姓名,而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陈也罢”。为何叫“陈也罢”呢?原来,陈音对经学很有研究,也常有文士登门求教,按当时的习俗,当用茶招待客人,这是不可缺少的礼仪。一次,有一位远客到来,宾主坐定后,陈音喊“泡茶!”,可他夫人对客人往来泡茶待客,不胜其烦,故在后堂回答:“没有柴火,没法烧水”,无法烧水当然不能泡茶饮茶,陈音只好说了一声:“也罢!”无奈宾主谈兴很高,说得口干舌燥,陈音想嚼点茶叶解渴,就又喊道“送点干茶叶来吧!”不料,又听夫人回答:“茶已吃完,还没去买!”陈音只得又长叹一声:“也罢!”于是,“陈也罢”的外号就传开了。


    这个笑话般的故事并非流传,而是载于明代的《王剑珍闻》,可见饮茶的重要,对于待客来说它几乎到了须臾不可或缺的程度。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为何  茶叶  饮茶  品茶  泡茶  品茗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用俗世之心品茶
用俗世之心品茶
浅谈《红楼梦》中的品茶之境
浅谈《红楼梦》中的品茶之境
人在品茶,茶亦品人
人在品茶,茶亦品人
品茶
品茶
品茶听戏,感受京式茶文化
品茶听戏,感受京式茶文化
品茶享受人生之乐
品茶享受人生之乐
礼品茶包装的选择
礼品茶包装的选择
品茶八要点
品茶八要点
昆明天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昆明天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读书如品茶
读书如品茶
日本品茶之道 讲究品茶场所
日本品茶之道 讲究品茶场所
品茶是静养一种情绪
品茶是静养一种情绪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