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徽宗皇帝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帝王,他不问朝政,骄奢淫逸,祸国殃民,留下了千古骂名。但赵佶却是一位风流才子,通音律、善书画、书画诗词皆有所精,一生留下了草书《千家文卷》和《池塘秋晚》等画卷。世人论之,如果他不是皇帝而是一位书画家、文学家,则可能创作出更多的传世之作,留下一世美名。在中国历史上,这样错了位的皇帝并非赵佶一人,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天才的词人,却偏偏也作了皇帝,落得个国破家亡,死于非命。
宋徽宗赵佶不仅精于诗书画,而且也是一个嗜茶之君,他虽不理朝政,却对茶情有独钟,绞尽脑汁,写下了洋洋洒洒的《大观茶论》。这部由皇帝亲自撰写的茶叶专著,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唯一一部,应该说这对于推动宋朝的茶事,使“茶盛于宋”有重大影响,而且给后人提供了茶的借鉴。
《大观茶论》是我国茶史上,也是一部重要茶叶专著,全文共二十篇,约三千字,这篇论著从茶叶的栽培、采制到烹煮、鉴品;从烹茶的水、具、火到茶的色、香、味;从煮茶之法到藏焙之要,从品茶之妙到事茶之绝,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当时茶事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茶叶发展的历史及宋代茶叶的发展状况。
徽宗在《大观茶论》的序言中阐述了自己写作茶论的意图:“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时岁之舒迫,而可兴废也;至于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偶用闲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自知为利害者,叙本末于二十篇,号曰茶论。”
这就是说,赵佶以为一般人只知米粟是日常生活必须之物,而不知茶之重要,茶是灵秀之物,茶的功效可以消炎祛病,使人清和宁静,他写茶论正是让后人知道茶的重要。赵佶本人嗜茶,并以茶论提倡人们饮茶,其目的就是因为茶有种种功效和好处。当时,北方不产茶,赵佶也从未到过南方,之所以能写出《大观茶论》这样一部茶学著作,很可能是平日善饮,及对贡茶的品饮研究基础上写成的。一位帝王为提醒“庸人孺子”茶之重要,而潜心研究,著书立说,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不能不说是十分罕见和难能可贵的。
宋代流行斗茶,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得最为精妙,造诣最深的就是斗茶。斗茶需要精湛的烹煮、点茶及击拂技艺,对茶具的选择也十分讲究,《大观茶论》中对这些都有精到的叙述,特别是对点茶的“七汤”之法描述了十分具体。后人对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是肯定的,既使在战败于金,被押往金国的途中,也以一个神话般的传说,赋予他一个胜利者的形象。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