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普洱府与今天的普洱市
时间:2017-02-07来源:爱随茶香 作者:爱随茶香浏览:
次
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经过考证,此种茶应该是云南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
普洱茶这个名称。
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经过考证,此种茶应该是云南
大叶茶种,也就是
普洱茶种。光从
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
茶叶。
宋代、元代、明代都有关于
普洱茶的历史记载。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不是错别字,当时的“耳”无三点水)。
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而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
普洱茶)这个词。书中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
普洱茶出云南
普洱”的记载。
在古代,茶是重要的生活物资,在没有什么饮品的古代,很多人的生活离不开
茶叶,是生活的调味剂。尤其是对于缺少蔬菜的青藏高原来说,茶是当地人获取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平衡着他们的营养摄取,维护着他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古代茶和盐一样,是稀缺物资,与之有关的贸易正盛。
到了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来往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
马帮如织。以
茶马古道为纽带,沿途聚集形成许多城市或重镇。而
茶马古道正是以
普洱府为中心点。
根据《新编云南地州市县情》,当中就有古
普洱府辖区的记述:“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署
普洱府,领1县3厅1司,即宁洱县、
思茅厅(今
普洱市
思茅区)、威远厅(今景谷县)、他郎厅(今墨江县)、车里宣威司(今
西双版纳州)。”而后,乾隆、道光、光绪又先后设景东、镇沅、镇边3个直隶厅,其中镇边直隶厅辖今澜沧、西盟、勐连3县及
双江、
沧源部分地区。
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
普洱市、
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
临沧市等11个州市部分现辖行政区域,为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1990年代以后,
思茅地区(后改成
普洱市)非常重视
普洱茶,将
普洱茶列为继森工产业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其实,
普洱茶的
产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区域,一开始区域主要是指澜沧江中下游,后来涵盖到云南大部分产
茶区,最后国家标准的出台又把广东等以前生产过
普洱茶的省份排除在产地之外。但不管怎样,
普洱茶的核心
产区就是
六大茶山,这是
历史形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