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曾有着“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茯茶,被以牛羊肉为主食的牧民们称之为“生命之饮”!也因其特殊的功效和统治者“以茶治边”的政策,被称作“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又称“泾阳砖”。
古丝绸之路上承担运输任务的茶叶商人主要是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因为山西靠近中国的北部地区,而陕西又是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商人把茶叶从东部运到西部,从南部运到北部,并换回中原地区所需的马匹、毛皮、药材等。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500多年的陕西茶帮辉煌历史
在明清时期,陕西商帮作为当时十大商帮之一,曾垄断中国西部贸易通商达500年之久,也因茯茶的远销而一举奠定了华夏第一商帮的地位。
如今分布各地的“陕西会馆”或者“山陕会馆”遗址足以见证当年陕西商帮的兴盛。
作为省籍乡缘关系为纽带的商帮组织,工商会馆就是商帮的办事机构。最早陕西商人在异地建筑的会馆是北京的“关中会馆”和河南上蔡的“山陕会馆”,全国共有此类会馆245处。由于建筑宏伟精细,如今遗留下来的会馆遗址都成为各地的文化景点,许多被列为全国名胜。
顺势而生的茯砖茶
从汉代起,陕西关中地区的泾阳就是川茶、湖茶销往西北牧区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集散地和中转站。北宋年间,普通散装茶经发酵加工后制成的茯茶在泾阳问世。至明清民国时期,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过泾茶叶量不断增大,茶叶西去运输问题突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运量,茶商设法改进茶叶包装,压缩茶叶体积,开始筑制砖茶,随之诞生了“泾阳茯砖茶”。
这一时期也正是泾阳茯砖茶发展的鼎盛时代。
《泾阳县志》载:“清雍正年间,泾邑系商贾辐辏之区”。在泾阳境域商号131家,其中经营茯砖茶的商户门店达86家,每年每家约300-500吨。
当时泾阳茯砖茶除销往西域各地外,更远销至俄国、西番、波斯等40余国家。据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检茶之人,亦有万余。”
1873年前,茶商内部分为东、西两柜。东柜为汉族,西柜为回族。到1873年后,陕甘总督左宗棠改引为票后,有意扶持湖南人,泾阳增加了南柜(全系湖南人)。是为泾阳茶商最盛时期。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