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的概念,是在1975年左右才正式确立,在这之前的普洱茶,按今天的标准来看,全部是是普洱生茶。更早以前,当时生产条件相对简陋,干燥时全部采用晒干,茶农将茶叶采下,炒制后,取出在竹席上反复搓揉,然后晒干得出成品。
接下来就是销售,按照当年的交通运输环节全部采用人背及马驼,加上路途遥远,到很多地方往往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到达。长时间的运输,随着天气季节的变化,茶叶到达目的地时已然改变了它的本色。
新中国成立后,私人茶行、茶厂逐渐开始公私合营,茶叶开始统购统销。1949年中茶成立,制茶工艺和产茶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运输条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为了跟以前的口味一致,其供应的普洱茶品质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在普洱茶品质发生变化后,卢铸勋敏锐地嗅到其中的商机(卢铸勋,香港茶业的杰出人物,香港普洱熟茶发展的代表)开始研制受香港市场欢迎的红汤普洱生茶。并在一个月后,研制获得成功。
1973年初,云南省茶叶公司在广交会上了解到,香港客户需要发酵的红汤普洱茶,而这种茶在广东就有生产,歪了革新,派出昆明茶厂副厂长安增荣、审检室负责人吴启英、工人李桂英及勐海、下关两茶厂各二人,组成七人小组专赴广州茶厂学习普洱茶渥堆发酵生产。
学习小组返会云南后,公司组建了两级审检生产营销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组,由昆明茶厂按该厂工艺试产,广州茶厂起初是用冷水发酵,后觉不理想,遂改为温水发酵,期间一直反复试验,最终还是改回冷水发酵。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