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普洱茶之易武茶马古道之源

时间:2023-11-10来源:只见说茶 作者:只见说茶浏览:
普洱茶之易武茶马古道之源。 清道光年间,当以倚邦为代表的古茶山逐渐衰落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和茶马古道之源头,从而开创了普洱茶的易武时代。 《滇海虞衡志》中曾提到普洱六大茶山,相距不远,以易武为中心集散。产量最大的易武茶山,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清道光年间,当以倚邦为代表的古茶山逐渐衰落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和茶马古道之源头,从而开创了普洱茶易武时代。
《滇海虞衡志》中曾提到“普洱六大茶山,相距不远,以易武为中心集散。”产量最大的易武茶山,在清朝光绪年间是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六大茶山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集散地,顷刻间,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商业繁盛,马帮不断”即为当时易武古镇的真实写照。“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永安桥碑上的记载,以及散落在易武茶山的浮雕、石碑、匾牌、古茶庄遗址,部诉说着易武茶叶王国的繁盛。
而这些成绩与易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易武茶山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海拔在656米- 2023米之间。最高的村寨三合社海拔1433米,最低的纳么田村海拔为730米。
海拔差异大形成了“一里不同天”的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型、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地区气候条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复杂多样。且这里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茶区土壤有砖红壤、赤红壤、黄壤等不同类型,有机质含量高。
易武”为傣语,意思是美女蛇居住的地方。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在易武居住种茶,到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易武所产之茶被作为清廷贡茶
其后石屏人陆续,到达易武,在对原有茶园进行改造的同时,进一步开山植茶,扩展茶园。到清代中期,易武已是“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茶山面积达1万多亩。茶叶产量最高达300多吨。
易武茶中正平和、刚柔相济,每项指标都恰到好王处,气足而不失之于霸,韵味含蓄而不失之于清薄寡淡,香气馥郁而厚润,回味悠远而绵长。品饮之时,唇间齿际、鼻前喉后,各种韵致低回反复,宛如一首和谐的交响曲一一这正是中和之美的至妙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马古道  易武古镇  易武茶山  六大茶山  易武茶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马古道:一条茶叶铺成的天路
茶马古道:一条茶叶铺成的天路
茶马古道:一条茶叶铺成的天路
茶马古道:一条茶叶铺成的天路
普洱茶文化之魂——茶马古道文
普洱茶文化之魂——茶马古道文
茶马古道——茶区人民艰苦奋斗
茶马古道——茶区人民艰苦奋斗
茶马古道拼图里的生活现场
茶马古道拼图里的生活现场
茶马古道——滇川古道行
茶马古道——滇川古道行
茶马古道散步
茶马古道散步
走在茶马古道上
走在茶马古道上
沙溪寺登街——茶马古道上保存
沙溪寺登街——茶马古道上保存
滇藏茶马古道历史沿革
滇藏茶马古道历史沿革
茶马古道有多长
茶马古道有多长
茶界中国第五集《人间生草木》
茶界中国第五集《人间生草木》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