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茶文化介绍
时间:2018-07-0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次
中华古茶文化介绍 中华古茶文化共分为五个阶段: 一、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
一、 三国以前的
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
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
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
茶文化。
二、 晋代、南北朝
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
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三、 唐代
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
茶经》,是唐代
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
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
饮茶中,首创
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
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
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
饮茶,在寺院周围植
茶树,制定
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
中国茶道分宫廷
茶道、寺院
茶礼、文人
茶道。
四、 宋代
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
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
品茶社团,有^***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
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五、 明、清
茶文化的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
烘青等
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
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
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
泡茶的技艺有别,
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
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