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贡茶作为一种制度文化,早于西周时期就已确立。据东晋时期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其地东至鱼腹,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作为贡茶的普洱茶渊源由来已久。从现在能找到的一些史料看,大概周朝时,云南的茶叶就已经进贡朝廷了,如汉代史载益州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零星的史料证明了普洱茶从汉晋时期已开始供奉内地宫中。但其中有哪些茶品,前后延续了多少时间,不得而知。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贸易繁华,随着普洱茶销往四面八方,声名远扬,于是也进入了朝廷皇宫。据《滇海虞衡志》记载“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云南茶在历史上因普洱作为中心集散地而被称为普洱茶,普洱茶一名正式出现于明代。元、明以前云南茶皆无固定名称。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淛《滇略》中提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文献上第一次提到“普茶”一词,且是“蒸而成团”的“紧压茶”。
宋代,云南茶叶销往西域与日俱增,开拓了茶马市场,影响了东西贸易形态,受到全国重视。据《宋史·食货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赵汝砺《北苑别录》等记载,云南“紧压茶”在宋代已正式列入名茶和贡茶录中。
到了清朝,普洱茶进一步声名远扬,《新篡云南通志》中记载了“普洱”之名在华茶中所占的特殊地位,远非安徽、闽浙可比。据清廷《贡茶案册》载,清雍正年间云南普洱茶正式写入朝廷贡茶案册,并被指定为皇家冬天专用茶。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特设普洱府治,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在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攸乐,设攸乐同知,驻军500防守茶山。在易武、倚邦、车里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采办。
今在勐腊县象明乡勐芝大寨的古茶山原始密林中找到了乾隆十一年冬(公元1746年)立的茶山案碑,碑石上铭刻着对茶山严格管理的文字。如初春二月方能入茶山,入山者须持官府颁发的入山令牌方能入山采摘,违者治罪等规定。 普洱茶作为朝廷亲自钦点的贡茶,大大促进了民间从采摘到加工制作工艺和技术上的发展。花色品种从单一走向纷繁,品质也越加优越,曾经还得到清政府赐匾。目前古六大茶山易武仍留有清代官府赐的“瑞贡天朝”匾,这是普洱茶辉煌历史和荣誉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