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号级茶
时间:1950年之前,是指从上世纪初期至1950年创立的“中国茶叶云南省公司”成立止期间的私人茶庄制茶的产品。
同期茶品:宋骋敬昌号、敬昌号、江城号、同昌号黄文兴、同昌黄记(有红票、蓝票)、杨骋号、普庆号、车顺号、鼎兴号(有红票、蓝票)、易武兴顺祥号、易武永茂昌、福禄贡、思普贡茗、群记圆茶、猛景号、新兴号、云南河内号等等。
特点:这段时间的茶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2、印级茶
时间:1950年-1968年,从1950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生产首批红印圆茶为开始,至1968年,在这期间生产的茶品为印级茶。以中茶公司成立为起点标志,经历了一个大的转变,从私人茶庄为主导转变成以国家政府工厂为主导,生产的规模、方式、产品的质量和包装特点等都有与号级茶的时代不同,至1968年中茶牌圆茶改为七子饼茶后才有标志着印级茶时代的结束。
3、七子饼茶
主要茶品:下关中茶牌繁体字七子饼(8653铁饼)、黄印七子饼(认真配方黄印)、大蓝印七子饼、水蓝印七子饼、7542-73青饼、8582青饼、红带七子饼、7532雪印青饼、80年代7542和7582的厚纸和薄纸青饼、88青饼等。
《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普洱府每年拨出专款“例银”,由思茅厅在古六大茶山采办贡茶。正是因为这样的“皇帝钦点”行为,直接带动了整个西双版纳地区的茶业发展。正如邓时海先生所述“宫廷的爱好带动了民间的喝茶热情,做茶的人也变得更加用心”。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实行移民殖边,石屏等地数以万计的汉人带着种茶技术进入易武。飞速发展的易武凭借优异的茶品质量、便利的交通成为了极为重要的茶叶交易中心。一跃成为皇族贡品的易武普洱茶,价值一路飙升。相传在当时的北京城,一壶上好的易武茶价值数万钱,而这直接促成了整个易武古镇的兴盛。
于是这里商贾云集,马帮塞途,便有“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的说法。小镇街道上,在林立的商铺和居民楼当中,大大小小的民间私营茶庄、商号不下数百家,年产量能达到万担以上。除了内销,很多茶庄还在香港、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开设商号,“易武正山”当时名振海内外,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在这段时间里,诞生了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族——同兴号、同庆号、宋聘号、福元昌的身影和珍贵的传世茶品。在当时琳琅满目大大小小的茶庄中,这四大茶庄,规模相对较大,是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普洱老字号,也是百多年来技艺得到了相对完整传承的茶庄,奠定了当时的普洱江湖格局。它们的兴盛沉浮,成为了易武普洱茶历史的最好缩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