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从清朝史迹看黑茶文化

时间:2018-07-10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日前,湖南省安化县陶澍研究学会陶稳固一行到安化县江南镇洞市黄花林

    日前,湖南省安化县陶澍研究学会陶稳固一行到安化县江南镇洞市黄花林场、鹞子尖、竹林湾、洞市老街、茅坪、麻霞岭等地考察马古道历史遗存时,在安化古县治梅城以及宝庆府(今邵阳市)至洞市老街的必经之道——鹞子尖上,发现了刻录有安化籍清朝大臣陶澍之父陶必铨撰写的《鹞子尖茶引》,陶澍为茶亭捐茶银和田亩以及嘉庆二十四年陶澍到川东兵备道上任时路过鹞子尖所题的七言诗石碑。
 
  陶澍之父陶必铨1805年撰写的《鹞子尖茶引》,于道光四年20年(公元1824年)由黄花溪陶清茂镌碑于鹞子尖茶亭。茶碑为方形,其原文如下:“禹贡荆州之域,三邦底贡厥名,李安溪以为名茶类,窃意吾楚所辖。如今之通山、君山及吾邑,实属产茶之乡。‘六书’文古简,后人始加以艸,而名乃从茗,则李说近是已。顾茶产于山,而高山崇岭,行人往来,渴而欲饮者,往往难之。夫樾可荫暍,救死良法也。然与其救之于已死,不若全之于方生。如十一都之鹞子尖,上下十余里,亦一险阨也。有某老人者深垂怜念,日汲水半山中,煮茗古亭以待渴者,行路便之。所赖仁人君子,广为施济,以佐老人之不逮。庶几功博人间,不独经传陆羽,露裛双芽;歌续卢仝,风生七碗己矣。是为引。萸江陶必铨撰。”
 
  同时,这方形茶碑的正面是“喜施川东兵备道陶大人官印澍捐茶银贰两正”几个大字,接书一行小字“甲申年又捐修屋五四千文,头人陶清茂”,落款是“皇清嘉庆庚辰年五月内陶占江立”。前三行是茶引文“便之所赖仁人君子广为施济,以佐老人之不逮。庶几功博人间,不独经传陆羽,露裛双芽;歌续卢仝,风生七碗矣。是为引。萸江陶必铨撰”。刻到正面的两行文字和落款,是为了将陶必铨的名字放到与其子陶澍一个面上来,体现出对长辈的尊重。这是陶澍捐修茶马古道的记载,其回家祭祖后,于嘉庆二十四年十月十一日步行去川东上任,路过鹞子尖,看到茶亭老人因而捐茶银。
 
  碑的左侧面是陶澍过鹞子尖即兴所题的七言诗:“盘旋直上五云高,千里河山一望遥。我本玉皇香案吏,置身莫讶立烟霄。己卯年路过鹞子尖十月十一日云汀陶澍题”。抒发了他置身烟霞,遥望千里河山的豪情。
 
  另有一块是陶澍在任两江总督时为鹞子尖茶亭捐田四石的残碑,这说明陶澍为了家乡茶马古道的建设,多次解囊捐赠。这碑记载了捐田四十亩。清朝记田亩可以用谷种来记,一斗田就是要花一斗谷种的田,面积相当于一亩,四石田就是四十亩。这些捐田为茶亭的长久收入,用于茶亭的维护和守亭人的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马古道  历史  茶类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文化是影响世界的精神力
中国茶文化是影响世界的精神力
茶文化是一场拙劣的演出还是潺
茶文化是一场拙劣的演出还是潺
第二届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
第二届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
2017中国茶文化发展论坛:讲述
2017中国茶文化发展论坛:讲述
聊聊《楚乔传》里的茶文化
聊聊《楚乔传》里的茶文化
喝茶之人应该了解的茶文化
喝茶之人应该了解的茶文化
汉族的饮茶文化与清饮习俗
汉族的饮茶文化与清饮习俗
古时候各朝代茶文化如何演变
古时候各朝代茶文化如何演变
叶荣枝:茶本是平易近人的茶文
叶荣枝:茶本是平易近人的茶文
年轻人对茶文化是怎样理解的
年轻人对茶文化是怎样理解的
第七届中国(洛阳)茶业茶文化博
第七届中国(洛阳)茶业茶文化博
茶资源也会枯竭 茶文化生生不
茶资源也会枯竭 茶文化生生不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