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原始时代
2、商周时期,云南茶便作为当时“方物”用于进贡。三国时期,“南中茶子”更是闻名于世。
4、宋代,中央“以茶治边”,规定茶叶专卖,设茶马司,多以两广茶叶换取滇藏等边疆地区的马匹。茶叶政治地位的确立为云南茶产销埋下了机遇。
时代小记:普洱茶的原始时代里,其产地已有所明确记载,但所产茶叶却鲜为外界所识所用。在茶叶轰轰烈烈的发展潮流中,直至明代初期,云南也并未被中央设立为产茶区,这期间,普洱茶藏养山中,等待着厚积薄发之日。
普洱茶的风云时代
5、明代,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州)所辖界内茶园规模庞大,随中央流官制度的推出、屯田士卒的进入,云南与中原广泛接触,促使了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普茶产量增加,作为进贡这一财政方式的内容,加大输出。并适应广泛的社会需求。
*普茶:
明代车里宣慰司界内,普耳山(今普洱市西北西门岩子)产茶,同时是车里通往景东(当时贡道)的茶叶运转要道,这里所产所出茶叶称为“普茶”,是普洱茶的雏形。
6、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同意达赖喇嘛的要求在北胜州(今丽江市永胜县)建立茶叶市场。“滇茶进藏”正式记录于此,极大的刺激了云南的茶叶生产。
8、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成立普洱府,设置思茅总茶店,专办“茶引”(执照)、茶税及督办贡茶厂,由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当地茶叶的产销。集制当地毛茶,再加工分销给茶商。
9、到雍正十年(1732年),因官府统办茶叶的过度压力,迫使当地发生暴动,茶山荒芜。为缓解民怨,清政府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次下檄,以扶绥政策修养当地茶业。要求“按照时价,公开采买”,为求市场公平和减少矛盾,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镇府在《大清会典事例》中规定了最早的普洱茶销售标准,当中所定七子圆茶的形制一直沿用至今。
10、乾隆年间,普洱茶发展迅速,并以贡茶身份活跃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但,乾隆三十年(1766年)开始,老挝缅甸等匪患频生,滇南茶区连受战争影响,大量土著居民逃亡,导致茶叶歉收,贡茶无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车里宣慰司正式对汉人开放了采茶、制茶的户口控制,在思茅、普洱一带,允许商民自由平价交易,自此,那些脍炙人口的茶叶商号渐渐产生云集于此,成为整个普洱茶进贡、藏销、内销、外销贸易的主力。
11、光绪三十年(1904年),云南贡茶终止。但自清朝后期普洱茶由各商号参与运营开始,茶商的信誉及其产品形成的独有形象风格,让整个普洱茶市场变得多姿多彩。
时代小记:自雍正年间开始,普洱、思茅一带因茶而闻名于世,而后,随行政区划的变更、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新产茶区域的挖掘利用,仅仅以地域意义而称的普洱茶,渐渐产生了不同的内涵。但,其风云故事依然继续着……
普洱茶的“战国”时代
14、战时经济凋敝,大多茶商都停止经营。到1950年,勐海只有8户茶商,而易武只有乾利贞宋聘号和敬昌号在收购茶叶,通过江城销往泰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私人茶厂全部公私合营,昆明、凤庆、勐海、下关茶厂独尊。
16、1993年,从易武的小作坊开始,用传统工艺生产青饼普洱茶(生茶)开始恢复流行,渐行至今。
时代小记:在当下,普洱茶市场上各个商家,在制茶工艺、原料产地、茶文化内涵上无不呈现着自己的特色,百花齐放的“战国”时代里,庆幸我们参与。(来源“宋聘号茶业”)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