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商周时期,云南茶便作为当时“方物”用于进贡。三国时期,“南中茶子”更是闻名于世。
普洱茶的风云时代
5、明代,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州)所辖界内茶园规模庞大,随中央流官制度的推出、屯田士卒的进入,云南与中原广泛接触,促使了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普茶产量增加,作为进贡这一财政方式的内容,加大输出。并适应广泛的社会需求。
*普茶:
8、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成立普洱府,设置思茅总茶店,专办“茶引”(执照)、茶税及督办贡茶厂,由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当地茶叶的产销。集制当地毛茶,再加工分销给茶商。
9、到雍正十年(1732年),因官府统办茶叶的过度压力,迫使当地发生暴动,茶山荒芜。为缓解民怨,清政府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次下檄,以扶绥政策修养当地茶业。要求“按照时价,公开采买”,为求市场公平和减少矛盾,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镇府在《大清会典事例》中规定了最早的普洱茶销售标准,当中所定七子圆茶的形制一直沿用至今。
10、乾隆年间,普洱茶发展迅速,并以贡茶身份活跃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但,乾隆三十年(1766年)开始,老挝缅甸等匪患频生,滇南茶区连受战争影响,大量土著居民逃亡,导致茶叶歉收,贡茶无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车里宣慰司正式对汉人开放了采茶、制茶的户口控制,在思茅、普洱一带,允许商民自由平价交易,自此,那些脍炙人口的茶叶商号渐渐产生云集于此,成为整个普洱茶进贡、藏销、内销、外销贸易的主力。
时代小记:自雍正年间开始,普洱、思茅一带因茶而闻名于世,而后,随行政区划的变更、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新产茶区域的挖掘利用,仅仅以地域意义而称的普洱茶,渐渐产生了不同的内涵。但,其风云故事依然继续着……
普洱茶的“战国”时代
14、战时经济凋敝,大多茶商都停止经营。到1950年,勐海只有8户茶商,而易武只有乾利贞宋聘号和敬昌号在收购茶叶,通过江城销往泰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私人茶厂全部公私合营,昆明、凤庆、勐海、下关茶厂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