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唐代茶文化得以形成的社会原因(一)

时间:2023-12-15来源:本文节选自书籍《中国茶文化》 作者:《中国茶文化》浏览:
唐代,我国茶的生产进一步扩大,饮茶风尚也从南方扩大到不产茶的北方,同时进一步传到边疆各地。正如《封氏闻见记》所说,中原地区自邹齐、沧、隶以至京师,无不卖茶、饮茶。但是,仅仅是生产的扩大和饮茶之风的盛行,还不足以形成茶文化。
茶图
唐代,我国的生产进一步扩大,饮茶风尚也从南方扩大到不产茶的北方,同时进一步传到边疆各地。正如《封氏闻见记》所说,中原地区自邹齐、沧、隶以至京师,无不卖茶、饮茶。但是,仅仅是生产的扩大和饮茶之风的盛行,还不足以形成茶文化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整个唐代经济、文化的昌盛、发展相关。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兴盛的时期,尤其是中唐以前,国家富强,天下安宁,形成各种文化发展的条件。安史之乱后,虽然社会出现动乱,经济也出现衰退,但文化事业并未因此而停止发展。唐朝疆域阔大,又注重对外交往,当时的长安不仅是国内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具体说来,茶文化所以在唐代形成,还有几个特殊条件及社会原因。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是佛教的大发展。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逐渐向全国传播开来,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尤其在南唐之际,由于朝廷的提倡得到特殊发展,使僧居佛刹遍于全国各地。许多寺院不仅是传播佛学思想的地方,也是经济单位,许多高级僧人都是大地主。唐武宗时,由于寺院经济威胁到朝廷和世俗地主的经济利益,大兴灭佛运动,会昌五年(845年),仅还俗僧尼即达二十六万,加上未还俗的自然更多。当年全国户籍统计为四百九十五万户,这就是说,不到二十户就有个和尚,和尚中的上层人士不仅享受世俗地主高堂锦衣的优裕生活,而且比世俗地主更加闲适,饮茶需要耐心和功夫,把茶变为艺术又需要一定物质条件。寺院常建于名山名水之间,气候常宜植茶,所以唐代许多大寺院都有种茶的习惯。僧人们是专门进行精神修养的,把茶与精神结合,僧道都是最好茶文化的人选。
 
茶文化的兴起与神宗关系极大。禅宗主张佛在内心,提倡静心、自悟,所以要坐禅。坐禅对老和尚来说或许较为容易,年轻僧人诸多尘念未绝,既不许吃晚饭,又不让睡觉,便十分困难了,禅宗本来是在南方兴起的,南方多产茶,或许南禅宗早已以茶助功。但正式把饮茶与禅宗功夫联系起来的记载却是在北方,唐人所著《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以此转相仿效,逐成风俗。晚间不食不睡,茶既解渴,又能驱赶睡神,真是帮了僧人们的大忙,正如唐代诗人李咸用《谢僧寄茶》诗所说:“空门少年初志竖,摘芳为药除睡眼,”茶之成为佛门良友有其内在道理,僧人饮茶既已成风,民同信佛者自然争相效仿。
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唐代僧人种茶、采茶、饮茶的记载。茶圣陆羽本人就出身佛门,做过十来年的小和尚,他的师傅积公大师也有茶,陆羽的好友、著名诗僧皎然也极爱茶,他曾作诗曰:“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诗中道出了僧人与茶的特殊关系。故唐代名茶多出于佛区大刹。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中国茶  好茶  饮茶  茶香  风俗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2016年4月12日—4月26日国际茶
2016年4月12日—4月26日国际茶
浅析经典茶文化被嫌之由
浅析经典茶文化被嫌之由
儒释道三家不同茶文化的茶样貌
儒释道三家不同茶文化的茶样貌
Tea与Cha谁将引领世界茶文化的
Tea与Cha谁将引领世界茶文化的
明代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的茶文化
明代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的茶文化
茶文化在社交软件中被边缘化了
茶文化在社交软件中被边缘化了
茶服——永葆茶文化的真心
茶服——永葆茶文化的真心
辽宁省茶文化研讨会在沈阳举行
辽宁省茶文化研讨会在沈阳举行
《中华茶文化中小学生读本》在
《中华茶文化中小学生读本》在
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茶膏是与时俱进的普洱茶文化
茶膏是与时俱进的普洱茶文化
浅析中华茶文化
浅析中华茶文化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