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的春秋历史
普洱茶产地之一普洱为古地名,根据当地哈尼族语的解释,普为寨,洱为水湾,合起来的”水寨湾“就是指”家园“,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朝人,当时种植的茶还不叫”普洱茶“,叫做”银生城茶叶“。其实,银生茶为普洱茶的前身。为什么呢?答曰:银生城茶味云南大叶茶种,就是普洱茶种。
最有意思的是,普洱与茶的相遇是惺惺相惜的巧合:元至明末,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被称为“普茶”。而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漂泊的普洱和云南茶叶,到明末才正式合体为“普洱茶”。
弄拙成巧的成名传说
清朝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个大茶庄,庄主姓濮,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藏族茶商经常光顾的茶庄,而且连续几次被指定为朝廷贡品。某一年进贡,碰上老庄主生病,就只能让大婚在即的少庄主延后婚期进京进贡。匆匆上路的茶马队走了三个多月,终于到京城。然而在少庄主检查茶饼时发现茶饼变成褐色了,因为绿中泛白的青茶饼才是正品。因担忧家族被诛灭,少庄主就惆怅自尽,最终被救活了。无奈将茶进献后,竟因其醇厚口感得到皇上的嘉奖,并以“普洱茶”的新命名成为皇宫冬季固定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