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中国茶第一次大规模向外传播在什么时候?

时间:2019-02-18来源:普洱杂志 作者:邹家驹浏览:
知道中国茶第一次大规模向外传播在什么时候。
中国文化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向外传播发生在唐朝鼎盛时期。大批外派官员、家眷和士兵将茶叶消费习惯和茶叶文化传至任职地。在武则天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时间里,中国直接经略中亚地区,继续将茶叶文化传播推向顶峰,影响范围西南达伊朗边界,西北达咸海,北面达巴尔喀什湖,南面达现今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我沿这一区域的阿拉木图、杜尚别、德黑兰和卡拉奇转了一圈,考察当地的饮用品种、煎茶方法、品饮习惯和涉茶器皿。可以确认,大唐帝国强大时的中亚版图最终形成了现今的中亚绿茶消费区,而阿富汗是这个区域的中心。在阿拉木图茶叶包装厂,我拍摄保留了一张一群女工包装绿茶的照片。厂长说,红茶销售主要在北部地区和城里的俄罗斯人群。杜尚别商店里都有绿茶茶砖出售。中亚绿茶消费区是历史最早、规模最大,保留中国早期饮茶习惯最忠实的国外市场。研究中亚地区的茶叶文化和消费习惯,有助我们加深对唐代泡茶和品饮方式变化过程的理解。
 
唐代处于制茶起源时期,揉捻方法尚未进入加工过程。未经揉制的茶叶还不能直接冲泡成饮。泡茶方式受制于加工工艺。唐代先后用过两种方法来解决茶叶细胞破碎出汤:先是煨煮羹饮,靠持续高温沸水溶出茶汁;继而发明了碾碎冲泡,在方便性上大大前进一步。茶叶和相关文化传入中亚地区,发展上显然还处于烹茶阶段。天宝战争后唐帝国日渐衰弱,吐蕃和南诏联盟切断了河西走廊。唐代后期出现的碾碎冲泡方式(见法门寺出土的熹宗皇帝碾茶工具)传到了日本,但却没能重新传入中亚地区。炒青加工又炒又揉,干茶不用碾碎可以直接冲泡,在方便性上又大大前进一步。揉茶工艺开始进入几乎所有的茶叶加工过程。揉制绿茶也曾流入中亚地区,但这里的人们还继续在传统的惯性中生活,煨煮已经可以不用煨煮的茶叶,只是烹茶器皿与时俱进,在外形和功能上不断改进。
 
中亚绿茶销区四周,除东方中国外,南、西、北全部是红茶销区和产区。阿富汗的南面和西面国界,几乎是按红绿茶来划线。公元621年,唐朝在现今伊朗和阿富汗边界设置了波斯都督府。我来到里海附近的伊朗茶园。1931年,这里开始种茶,面积231公顷,现在已经发展到32000公顷,生产却只有红茶。我们采摘几公斤鲜叶,当晚在驻地用饭锅做了炒青绿茶。伊朗人看得目瞪口呆,专门跑去报告农业部长。这包绿茶后来成了送给部长的礼物。巴基斯坦年进口消费红茶十万吨,但靠近阿富汗边境一带的狭窄地段,当年属于唐帝国版图的区域,却至今保留着绿茶消费习惯。本.拉登的藏身地阿伯塔巴德就处于绿茶区域。
 
1838年,英国人在印度试验茶叶生产,同时发动了第一次英阿战争。在其后一百多年时间里,除第二次、第三次英阿战争外,阿富汗多次遭受外族入侵,战火不断。有趣的是,入侵军队几乎都来自红茶区域。在茶人眼里,这更像是一场茶叶战争。英国人是喝着和带着红茶去的。他们也一直试图生产绿茶卖给阿富汗,但没有绿茶生产历史的印度却怎么也做不出好绿茶,对在阿富汗受欢迎的晒青绿茶更是摸不着头脑。折腾了一百多年,直到1950年,印度才记录了52吨茶叶的业绩。
 
武则天去世后五年,阿拉伯帝国替代了大唐帝国在阿富汗的位置。中国人走了,茶叶文化却留了下来,牢牢扎根于这块土地。在其后的一千三百多年时间里,阿富汗被众多异族统治了一千多年,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但他们也无一例外被这里的茶叶文化感染浸泡,最后入习相随。
 
世界屋脊上静静躺着一条由东到西、贯穿藏域全境,继而穿过印度河崇山峻岭,最终通向中亚大漠的茶路。雍正时期清政府官文里有一句话:“西藏资茶养生”。藏民投资贩茶,集贸易和运输为一体,形成西藏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千百年来,藏民一步一个脚印,马驼、人背、牛载,将一包包茶叶运到阿富汗。多数时间,藏族马帮只到四川打箭炉或云南丽江进货,急要货时,也会直接进入云南产区
 
漫漫长路的挑战不仅仅是雪山激流、恶劣气候,还有刀光剑影、病魔瘴妖。抗战前一年,匪首李家顺、李开文集结200匪众在普洱恩乐镇把边江边伏击从茶山购货回来的藏族马帮马帮开枪回击,一百多人与倍数土匪激战一天,从早上9点打到下午4点。马帮伤亡10多人,800多匹骡马和茶叶被劫。易武的老人记得,抗战刚结束,三百多匹马的藏族马帮来到学校边的山坡驻扎多日。其中一个藏民不幸中瘴病故,从此长眠茶山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叶包装  炒青绿茶  饮茶习惯  中国茶叶  中国茶  普洱  工艺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道教文化和中国茶道文化
道教文化和中国茶道文化
煎茶法是中国茶道最初的代表
煎茶法是中国茶道最初的代表
中国茶企亟需建立品牌效应
中国茶企亟需建立品牌效应
2015夹山千年茶禅文化论坛在中
2015夹山千年茶禅文化论坛在中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况
中国茶的起源和茶文化的形成
中国茶的起源和茶文化的形成
中国茶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茶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茶史传奇人物
中国茶史传奇人物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之饮法源流
中国茶之饮法源流
六种中国茶养生功效迥异
六种中国茶养生功效迥异
“一带一路”下中国茶的市场契
“一带一路”下中国茶的市场契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