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普洱茶能留存至今是很偶然的事。今天,国家高级评茶师、旗舰店“
普洱藏家”掌柜、世界
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老师,就来谈谈影响
普洱茶每个年代的特色!
一、早期私人茶品至60年代
又有一些品饮价值极高的茶品,在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云南省进出口公司所订制的一些茶品如:坊间极为追捧的
红印饼茶、
蓝印饼茶、
黄印饼茶等。
这些茶品代表了过往
云南普洱茶由私人茶庄、茶行加工年代进入了国营
茶厂年代,其茶品的特色为统一办理,每批茶品的风格相去不远,表现出共产年代的特色,且这些茶正值最适合品饮的时间,其
茶性刚中带柔,回味无穷。
二、70年代
再来是一些于70年代初加工的
普洱生茶茶品;如:八中黄、小
黄印等,又如半生熟料茶品(
熟茶渥堆工序未到位)如:
大黄印等。
这些茶品背负着云南侨销茶复产的
历史意义,其生产意味着云南紧压侨销茶重新受到海外
茶商的青睐,它的生产目的是针对
茶商的订单,其口感绝对是专为海外侨胞设计和
拼配的。
三、80年代
接下来就是那些产于80年代的茶品如:香港南天公司订制由
勐海茶厂生产的茶品
8582、8592茶饼;
又或是
下关茶厂生产专销法国市场的7663熟
沱茶和原生产主销日本市场,后因某些原因遭退货致滞留下的8653、8663
饼茶。
这些茶品又意味着80年代国家对
茶叶市场的开放情况,因过往不管
茶商的订单数量有多大,都不可能因应他们的要求而调整已制定的规格与选材。
而这段时间国家在
茶叶统购、统销政策上开始放宽,国营单位的
茶叶加工厂可以因应实际情况有独立自主权,厂方可自行找客户订定自家的规格和
拼配方法。
这段时间的茶品表现出与过往统购统销的常规产品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四、90年代
再接下来就是90年代,由于品饮老
普洱茶的风气在90年代初期已经广泛流行。
大量的市场信息传回云南,国营
茶厂因应市场订单而大量改动茶品的加工和
拼配方法。
这段时期的茶品可谓是百花齐放,生的、熟的、不同
茶区茶青
拼配的、单一
产区纯料
制作的,都一一出现市场。
五、90年代中末至今
最后就是由90年代中末到现在的茶品,由于品饮
普洱茶的风气越来越盛,国内外的销售市场又不断开拓,加工生产方面形成一个很大的需求。
大量的小型加工厂就在这时纷纷成立,有的是因为市场的兴旺而成立,奈何加工技术不足致使产品未能符合市场的要求,大量的滞销令这些先天不足的加工厂在经济压力下宣告倒闭。
它们的产品大部分是因为受限于资金不足的问题以致于以
烘青茶作为
原料,而未为市场所接纳。
但是,也有一些小型加工厂内的开发和技术人员是国营厂出身,他们有着正确的加工生产概念,不论在选材、
拼配和生产各方面都正确。
经营一开始就注定了成功在望,产品存着国营加工厂的风格,且在传统风格上有着很多改革,是为
普洱茶加工产制的一支生力军,其加工技术和经营手法甚至反过来影响着传统国营大厂。
总括来说,
普洱茶有着各种不同年份的产品,横跨近日至上百年,每款茶品的风格和味道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和共同点,而每个年代的产品均背负着特别的意义。
我们在品饮之余更可反思其存在的
历史意义,它们在口味上有着甜、酸、苦、辣、香、甘、涩,但也传达了从
历史走过来的辛酸和历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