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第一阶段:文革后7542
在70年代是以粮食为主、茶叶为辅的时代,茶叶最主要以外销为主,所以在当初为了要能够赚取外汇,在1976年的时候茶叶的供销部和外贸部,都有明确的指示要做好春茶的原料加工,以提升茶叶的质量为优先考虑,并希望能够以机械化来量产,由此可知在70年代这个时间段的茶叶还是处于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时代。
还有这个时代茶叶是要交给国家的收购部份,不允许自由买卖,甚至是以物易物都被禁止,在这个时间所有的物品都必须要有票来换取。
二、第二阶段:计划经济的7542
三、第三阶段:1985改革开放的7542
由于计划经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社会,茶叶出口也因亏损而不得不改变步调。
在勐海地区能听到老一辈的人说,那个时候在推动茶叶的改革,因此将低产的大树茶换成高产的台地茶,所以从1985年以后所投产下去的新品种,经过三年的培育后就能够生产面市,所以在90年代才会有大量的茶叶来供应内、外销。
所以1985年,是7542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能够接受客商的要求订购,而脱离掉原始一成不变的配方要求,也因此这个时间段所做出来的产品才会比较符合品饮者的需求。
而当初南天公司所订购的产品,经由香港的客商口述,它的产品比一般的传统茶饼质量更好,而这应该就归功于自由市场的因素,它能够要求更好的茶质,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