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热衷于饮茶,茶文化异常发达,饮茶已成为一种风尚,饮茶的习俗,已遍及大江南北,唐代封演在他的《封氏见闻记》中感叹道:“古人亦饮茶尔,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两晋南北朝时,茶叶的产区有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及长江流域各省,到了唐朝茶叶产地又扩大至云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陕西等省。
唐朝茶叶不仅产地增多,而且各产地名茶辈出,其中尤以四川蒙顶茶为最好,唐诗曰:“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是少见的温性茶,品质极优,但产量极少。
茶在唐朝的兴起,与茶叶专著的出现也有很大关系。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的作者是陆羽,他出身于寺院,毕生研究茶叶。《茶经》共有十篇,分为“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10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茶叶起源、历史、产区、品种、栽培、采制、煮茶、用水、用具、品饮、茶事、文献等内容。
《茶经》的问世对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及茶文化影响极其深远,自此茶叶发展日盛,论茶著述益多。陆羽也由于对茶叶研究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茶圣”、“茶神”。
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对茶的兴起,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秦汉以来,茶就开始成为文人墨客歌颂吟咏的对象,到了唐代更是登峰造极。茶本来是一种很普通的饮品,当人们赋予诗之韵味以后,身价可就不凡了。
唐代顾况《茶赋》说道:“此茶上达于天子也,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青之昏寤……”李白诗云:“生怕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夜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不过,最得茶之“神髓魂魄”,要数卢仝的《饮茶歌》,卢仝为唐初四杰卢照邻的后代,自号玉川子,以嗜饮闻名,被尊称为“茶仙”,他在《饮茶歌》中写道:……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皮日休和陆龟蒙也写了许多关于茶唱酬的诗歌,如《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唱和诗各10首,合称《茶中杂咏》。此外,元稹、杜甫、白居易、韦应物、颜真卿、刘禹锡、李群玉等、也都不乏饮茗佳作。
唐朝茶叶制法,饮用方法及器具等相关的茶文化,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
唐饮茶方法有淹茶、煮茶两种。《茶经》说茶叶“乃不斫、乃熬、乃炀、乃春,贮之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淹茶;或用葱、姜、枣、桔皮、薄荷等煮之百沸”。
至于“汤候”,即水煮到何种程度,《茶经》指出,煮汤一沸如龟目微有声,弃去黑云母状水膜茶味才正,二沸锅边如涌泉连珠,至三沸波腾浪鼓,水已煮老不能用了。
传说唐智积和尚嗜茶,但口味极刁,非陆羽亲手煮的茶不饮。有一次,唐代宗皇帝召智积入宫试茶,他当众从诸多煮茶好手所煮之茶中,品出陆羽亲煮的茶,令皇帝大为叹服。
唐人饮茶开始讲究好水、调味、汤候、精具。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指出煎茶用水,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其江水,收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专论茶、水之关系,文中将全国可用来煮茶的水分为二十品,以“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雪水第二十”;而唐刑部侍郎刘伯刍则将扬子江南零水(即江苏仪征县扬子驿处长江中心盘涡极险处的水),列为全国七大煎茶水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泉”。
唐朝茶具已十分讲究。唐朝茶具品类很多,贵族多用金属茶具,民间喜用青、白釉陶瓷茶碗。昌南镇(即今景德镇)胜梅亭窑产的胎釉洁白的茶碗有“假玉器”之称,邢瓷茶具(河北内丘等地产)也是有名的白瓷茶具,而浙江则产青瓷名。
晚唐诗人皮日休《茶瓯》诗曰:“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羽对越瓷茶具极为推崇,在《茶经》中予以极高评价:青瓷茶具中以越瓷为第一,类玉类冰,色青而茶色绿;鼎瓷(江苏宜兴鼎山镇一带所产)为第二;婺瓷为第三;而邢瓷则类银、类雪,色白而茶色丹,还不如青瓷。
唐朝开始有茶会、茶宴。以茶待客的礼俗、相传始于三国末期,到了唐代,以茶待客的风俗已遍及民间每个角落,并出现了茶会、茶宴。
唐德宗时,吕温在《三月三日茶宴序》里,就写了上已楔饮节以茶宴代替酒宴的情景:“……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湍,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羽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
每年早春采制茶叶季节,湖、常两州太守常常邀请社会名流,到两州毗邻的顾诸山境会亭开品审茶宴,审评茶叶品质的茶宴,这种评茶方式为后世“斗茶”之始。
“茶兴于唐,盛于宋”,唐朝茶的兴起和茶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百科全书》,主编徐寒。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