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上个世界的香港,有这么一个当之无愧的
普洱茶市场霸主:香港最大头盘商,手下二盘商多达80余家,
茶叶年销量连续几十年第一,甚至有自己的专属茶品“紫天饼”。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香港
普洱茶市的昔日霸主——南天贸易公司。
来自云南的创始人
20世纪40年代,一名叫周琮的年轻云南人,跟随一个富商到香港做生意,由于思路灵活,敢想敢做,周琮很快就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并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一生。
20世纪60年代,羽翼丰满的周琮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不过这个公司一开始不做
普洱茶,而是主营玉石生意。
周琮祖籍腾冲,靠近中缅边境,周琮就在港缅之间左右逢源,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在这次考察中,周琮首次接触到了
普洱茶的
发酵工艺,并了解到香港人对
普洱茶的喜好口感,不过当时泰国很乱,泰商业不讲诚信,周琮并没有决定做制茶生意。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而当时的云南政府,自然也希望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而香港就是主要争取的对象。
但当时文革刚结束,港商不清楚政策,更不敢到云南这种边境地区做生意,为了打开局面,政府找到了周琮的父亲周禾书,希望其能动员儿子返乡经商。
在父亲的鼓励下,周琮于次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由于玉石生意的风险性,周琮和父亲敲定了公司的新生意——
普洱茶。
上个世纪的香港
普洱茶市场,和现在有很大不同,首先,饼砖沱的消耗量非常小,而用料粗老,
价格低廉的
普洱散茶,则占到了总消耗量的9成以上。
这是因为当时香港人的
饮茶习惯特殊,几乎不在家里
冲泡,而是在酒楼
喝茶,不管是早茶“盅两件”,还是结婚生日等宴会,餐桌上都少不了一
壶茶。
而这些茶都是按人收费,酒楼几乎不赚钱,为了控制成本,酒楼最主要供应的就是
散茶。
尤其是便宜的级外茶,不仅滋味浓厚,而且装在
茶壶里粗枝大叶的,满满地很充实,客人就会觉得酒店很大方。
不过当时香港人不喝新茶,认为喝了会头昏茶醉,因此新到港的
普洱散茶,还需要多年存放,变成”红汤
普洱“后才能供应给市场。
而当时由于不成熟,刚
发酵过的
熟茶都带有渥堆味,需要存放一段时间,等堆味散去后才能被消耗。
而香港地域狭小,租金昂贵,如果头盘商能帮助云南方改进生产技术,那不仅能省下一大笔房租,还不用占用资金,因此大家都很支持
渥堆发酵技术的改良。
如日中天的南天公司
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抱着这种想法,经由省茶司牵头,周琮联系上了
勐海茶厂,并和当时的厂长
邹炳良一起研究
普洱茶发酵技术。
周琮熟悉香港人喜好,又为
勐海茶厂带来了很多
茶样,还能将新制
茶样快速发回香港茶庄,及时反馈当地市场意见,为
渥堆发酵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1984年, 在不断的技术优化下,
勐海茶厂生产的
唛号为79102的
熟茶,
发酵得非常完美,货到香港后马上被消耗,无需存放,这在当时尚属首次。
普洱茶事业打开后,两地业务日益忙碌,分身乏术的周琮,就让其弟周勇到香港帮助打理日常事务。
1980年,周勇从云南来到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很快就熟悉了
普洱茶的品鉴、
工艺、行情等业务,成了大哥的左臂右膀,每年都到
勐海茶厂探讨技术改良。
技术完善后的
云南普洱茶品质不断提高,香港市场对其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而南天贸易公司的
普洱茶生意也蒸蒸日上。
1984年,由于资金紧张,一些香港茶庄的
饼茶存量青黄不接,而当时的
7542用料偏细嫩,一来
价格较高,二来陈化效果稍慢,大家就希望南天贸易公司能提供新
饼茶。
明确“便宜和
转化快”的市场需求后,南天贸易公司与
勐海茶厂多次实地交流,同步意见,磨合
拼配方案,最终做出了
8582,和8592这两款茶品。
后来,由于
8582和
7542绵纸包装雷同,市场难以区别,为了区分和彰显信誉,南天贸易公司又商定在
饼茶包装上加盖紫色“天”字,这就是紫天饼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香港酒楼每年要消耗三四千吨
普洱散茶。而当时除了极少数几家能制茶的茶庄外,所有人都得找南天贸易公司
购买普洱茶。
20世纪90年代初,
云南普洱茶以耐泡,品质优良等特质,把泰国产,广东产的“
普洱茶”都挤出了香港市场,酒楼和香港消费者都只认“云南味”。
而这,也是南天贸易公司最后的辉煌,1994年,谋求更好发展的周勇离开南天贸易公司,并立下“只要大哥在,就绝不涉足茶行业”的承诺。
1996年,国家取消
茶叶出口配额,香港头盘商制度不复存在,而公司又面临周琮抱病,与云南失去联络的局面,1998年,南天贸易公司结业解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初创到顶峰,再由鼎盛到衰落,南天贸易公司是香港
普洱茶繁荣市场的见证者,更是内地
普洱茶复兴的开门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