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从茶到六大茶类的起源研究(四)

时间:2021-12-30来源:龙安茗茶 作者:佚名浏览:
从茶字到六大茶类,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时期。最早是:茶鲜叶先到干叶再后而到蒸青团茶;其次从蒸青团茶到炒青绿茶;最后从炒青绿茶到六大茶类。
字到六大茶类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时期。最早是:茶鲜叶先到干叶再后而到蒸青团茶;其次从蒸青团茶炒青绿茶;最后从炒青绿茶六大茶类
 
茶鲜叶到干叶时期
 
这个时期有点长...
 
周朝茶为祭品,以供丧事之用。茶树生长有季节性不可能随采随祭,必须晴天晒干或雨天阴干收藏,以便随时取用。但与活人无关就无人研究其本质。到了春秋,荼鲜叶为食用。
 
到了战国扩大为药用,就需要晒干或阴干,如中草药。由于光热的作用,品质起了很大变化,晒干比阴干本质变化大。
 
到了魏朝(公元220至264年)才制造饼茶烘干,饮用时碾碎冲泡。通过制造饼茶的实践,认识饼茶青草气味很浓。由物质变精神,经过产生了去掉青草气味的认识,再实践,发明蒸青制法,把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茶味有了改进。
 
由制造饼茶去掉青气的实践,又产生了茶汁苦涩味的认识,再通过实践,鲜叶先洗涤而后蒸青。蒸后压榨除去茶汁,然后制饼,降低苦涩味。
 
唐代茶具
 
蒸青团茶到炒青散茶时期
 
这个时期也分为两阶段。从公元961年至1368年,蒸青团茶到炒青散茶。这个阶段自宋至元约三百多年。先是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后由蒸青散茶改进为炒青散茶。通过制造蒸青团茶的实践,得到苦味未能完全去掉,茶香不正的认识,再实践改革。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蒸青团茶改为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当时著名散茶,有顾渚紫笋、毗陵阳羡、绍兴日铸、兴隆双井,等等。蒸青团茶的制法至此而终结。
 
经过无数循环往复的实践和认识,到十二世纪末叶,由蒸青散茶改进为炒青散茶,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改掉蒸青香气不高,滋味不浓的大缺点。
 
炒青到六大茶类时期
 
公元1368至1700年前后,自明朝到清朝。这个阶段,虽然也只有三百多年,但发展很快。自炒青绿茶发展到六大茶类,无所不有。由于炒制烘青绿茶的实践,要求高香的品质,认识到烘干香气不如炒干。通过炒干的实践,发明了炒绿茶的制法。
 
通过实践,认识是无数往复的循环,制茶技术逐步变革,新的发明创造也随之不断推陈出新。制茶花色就越来越多。如松萝、珠茶、龙井、瓜片、毛峰等等名茶先后出现,都屑于炒青绿茶,各有特点,丰富多彩。由此推进又发明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等五大茶类
 
从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按照制法系统性和品质系统性,排列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等次序,分别叙述起源。其起源历史则错综复杂交叉,不能分先后。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六大茶类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大茶类  茶树  收藏  茶叶  毛峰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六大茶类的特点
六大茶类的特点
茶博会上国内众多一线品牌茶企
茶博会上国内众多一线品牌茶企
六大茶类知识扫盲
六大茶类知识扫盲
六大茶类要搭配对紫砂壶
六大茶类要搭配对紫砂壶
从茶到六大茶类
从茶到六大茶类
茶叶的三个时期:炒青到六大茶
茶叶的三个时期:炒青到六大茶
六大茶类的制茶术
六大茶类的制茶术
中国六大茶类的分布
中国六大茶类的分布
六大茶类的养生功效
六大茶类的养生功效
六大茶类的适合人群
六大茶类的适合人群
六大茶类的茶性
六大茶类的茶性
六大茶类普遍增产
六大茶类普遍增产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