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在民国前,景洪(时称车里)和勐海(时称佛海)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地方,被车里宣慰司的贵族世代统治,地方百姓处境十分艰难,山高皇帝远,清政府也鞭长莫及。
今天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勐海的崛起史。
封闭落后的西岸
1729年,云南普洱府成立,但清朝之前大力推进的改土归流,在这里却受到层层阻力,因此地方改制,并没有落实到澜沧江流域的西岸地区。
不过说来可笑,张棠阶能突出重围,不是因为他经商能力多么出众,上下打点得多么圆滑,而是因为他岳父是缅甸大土司,勐海和勐遮的小土司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改土归流的景洪
1913年,民国建立不久,云南省督府就在景洪(时称车里)设立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管辖西双版纳州全境,柯树勋时任总局长,全权管理地方所有事务。
柯树勋是广西籍实权将领,常年带兵驻扎在云南边境,防范英国实际操控下的缅甸,就是这么一个自带肃杀气场的军人,在改土归流上却表现出了十足的耐心。
柯树勋深知改土归流的难度,也明白西双版纳与内陆的管理差异,他总结以往改土归流的经验,并吸取清政府的管理教训,决定谨慎而稳定地进行改土归流计划。
在民国之初的过渡时期,大权在握的柯树勋,没有直接对车里宣慰司贵族下刀,反而是采用协商,疏导,团结,适当保留权益的方式,使地方政权平稳交接。
政局稳定后,柯树勋采用两手抓的管理理念,一方面继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削弱贵族权利,另一方面则活用地方丰富的茶叶资源,大力发展经济。
行政总局掌握实权后,柯树勋派人平整古驿道,设立驿站,修缮古渡口,增设哨汛,还派军队清剿麻匪,不仅改善了地方交通,还为客商创造了有利条件。
行政总局在大修交通的同时,对茶叶资源垂涎欲滴的英国人,也在殖民地缅甸修建公路和铁路。
资源丰富的勐海
1926年,柯树勋不幸病逝,没过多久,普思沿边行政总局也被撤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里要重返动荡岁月,反而是新时代的开始。
县级行政区的设立,说明改土归流已经圆满完成使命,地方政局彻底稳定。
自此,西双版纳的政治体制就和其他地区达成统一,车里宣慰司再也不能随意掌控这一宝地。
数百年的地方割据和贵族统治烟消云散,各民族可以自由进出这三地,勐海的崛起史即将拉开序幕。
众星汇聚的勐海
自此,私人商帮,地方政府,中央财阀三方势力汇聚佛海。
天时地利与人和
货币优势上,国家资本的入局,有一大原因就是为了换取外汇,支持抗日战争,而这些销往东南亚和西藏等传统消费地区的茶叶,在当时都能换取大量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