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康砖老茶,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时间:2024-07-19来源:老茶资讯 作者:小茶胡浏览:
次
这篇文章,就来和茶友们聊聊这款初始年份的稀缺老茶——80年代盐津老康砖。
“如果把陈年
藏茶和
普洱老茶相互比较,那这款80年代盐津老康砖当年在藏区同胞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如今的
八八青!”
这篇文章,就来和茶友们聊聊这款初始年份的稀缺
老茶——80年代盐津老康砖。
“康砖”属于陈年
藏茶,而陈年
藏茶又属于“
边销茶”这一大类,相传自从唐代首创唐代茶马互市以来,就出现了专供边疆少数民族饮用的“
边销茶”。
边销茶主要销往的西藏、四川(藏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的戈壁,高原,草原等地,位置相对闭塞,日常饮食多为牛羊肉,而且这里的气候很难生长植物,蔬菜匮乏,
茶叶就是他们摄取必需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近代以来,有实物的
边销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康藏
茶厂的建立,这家由民国旧
中国茶叶总公司与蒙藏委员会的格桑家族联手创办的现代化
茶厂,从建厂之初就开始生产专供藏区的蘑菇沱紧茶。
建国后,社会各业进入全面恢复、振兴阶段,为促进边疆稳定,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
茶叶生产,保证边销”的民族方针。
因此,北京新成立的
中国茶业公司收编了云南所有公营
茶叶机构,首先接收的就是负责生产
边销砖的康藏
茶厂,并于次年开始试制
茶叶。
单是一家
茶厂还不够,为了保证
边销茶的稳定供应,国家在四川地区建立了多家国营
茶厂,并实行统一定价、计划调拨、定点生产、归口经营的管理政策。
1963年,四川省茶司还特地从
茶厂中调取生产骨干到祖国南部,帮助桐梓
茶厂从零建起一条完整的
藏茶生产线,并走专线调拨入藏。
光有
茶厂还不够,在中苏关系紧张时期,国家还针对性地建立了很多国家储备茶仓,储备了巨量的
茶叶,
下关茶厂的万吨毛料仓也有这一政策的影响。
到80年代初,四川省内的12个边茶生产基地的年产量达到250000担,比解放初期增加了4倍多。虽然
历史产量极大,但绝大多数都被消耗了,留存至今的少之又少,而从80年代才开始生产的“盐津康砖”,更是堪称罕见。
盐津
茶厂最早就是1984年才开始生产康砖,属于建厂初期的早期茶品。之所以敢这么确定年份,是因为这款茶整件还附有出厂大票,熟悉
老茶的朋友们都知道这点有多难得。
盐津
茶厂位于云南东北部的昭通地区,离四川宜宾的筠连只有80多里,属于滇蜀交界地带,古代时期则属于蜀地,也是南路边茶的重要节点之一。盐津也是传统的名优
茶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
茶树资源,大中小叶种茶均有分布。
在便捷交通与优良
茶叶资源下,盐津康砖吸取云南与四川
茶叶之长,在包装形式和
制作上传承传统四川南路边茶
工艺,采用和筠连康砖一致的每件60砖
工艺,为凸显差异,没有采用
边销茶惯用的民族团结牌,而是直接使用中
茶商标。
盐津康砖的独特之处
遗憾的是,在市场经济到来后,由于经营不善,盐津
茶厂于1993年宣布破产并彻底关闭,比
普洱茶厂和
昆明茶厂消失的更加彻底,其生产的具有独特气韵的盐津康砖也一并消失,成为了康砖品类中的绝唱。
而选用
晒青茶
制作的盐津康砖,相较于同期的其它
藏茶,色泽更加棕褐、
汤色红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有独特的气韵滋味,以及更好的
后发酵空间。
具体到茶品上,这款1985年
中茶牌盐津
茶厂康砖
黑茶,早期主要销往西藏、青海、四川等藏族地区,因此在茶的外包装上印有着
中茶牌商标以及康砖的中文与藏文字样。
茶砖经过
干仓储存
发酵,
药香浓郁,仓储干净,干茶呈现出褐黑色,条索粗壮肥大,质地均匀,
茶汤纯净透亮,口感甘醇饱满,
陈香馥郁独特,气韵厚重宽广,是陈年
藏茶中不可不品的明星品种。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藏家对这款茶的评价上,小编认为,盐津康砖虽然不像
88青饼那样,有一个充满戏剧化的生动故事,但它的“大叶”之选和“
晒青”之美,无疑是对
藏茶传统
制作工艺的“无心颠覆”,并成就了康砖
后发酵的“意外完美”,确实值得推崇、值得一品。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