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在茶业上的成就和功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撰写了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陆羽的功绩在于: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亲身实践和博览群书,全面、科学地总结了前人植茶制茶的经验,系统地归纳了人们饮茶的方式、方法,并溶入自己的研究心得,把中国文化的精粹内涵注入茶的饮用过程中,推出了博大精深的茶学百科全书——《茶经》,从而在人类茶史上树立了一块灿烂的丰碑,更奠定了陆羽在中国茶史上的崇高地位。 780年,《茶经》一问世就引起时人的追捧,人们纷纷传抄,仿照陆羽所言方式煮茶饮茶。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反映当时之盛况:“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于是茶道大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言茶者莫精于羽。”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写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高度评价陆羽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突出地位。陆羽的《茶经》在千年前掀起了一场饮茶革命,其倡导的茶叶清饮法清饮法:指在茶汤中不添加其他调品,使茶叶的自然清香挥发出来的一种饮茶方法。成为社会时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竞相仿效,广为普及,终于使茶叶成为百姓的日常饮料,直到今天,惠及全球。自《茶经》问世以来,迄今中国已知的古代茶书有124种,更有大量的茶文化典籍文献散见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文体,言及茶事者数量在600万字以上,但其后的任何一部著作都无法超越《茶经》的成就。可以说,《茶经》是一场怡然风雅的茶学盛宴,是解读中华茶文化密码的一把金钥匙,令后人高山仰止。
(二)陆羽《茶经》极大地促进了茶业生产与发展陆羽在钻研茶学、撰写《茶经》时,直接或间接地对唐代43个州、44个县的茶叶状况进行了潜心研究,并作出了系统而全面的总结。《茶经》至少从两个方面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1)《茶经》使茶叶生产、茶叶贸易和饮茶风俗在很短的时间内普及全国,极大地推动了茶叶消费,扩大了市场容量。《新唐书•陆羽传》中载:“(羽)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诗中也写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在陆羽直接指导下,湖州首开贡焙,生产皇室专用茶饼。建中三年(782年)朝廷开始征收茶税,茶叶正式成为国家统管的经济作物。(2)陆羽开创了为茶著书立说的先河,并在《茶经》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种茶、制茶的经验知识和科学技术,如怎样采造茶叶、怎样烹煮、应备哪些茶器以及如何饮用等,将茶业发展为一门专门的技艺和学问,使中国茶业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根据,同时创建了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茶学。
(三)陆羽《茶经》是中国茶道的奠基和茶文化的发轫,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1)《茶经》开创了中国茶道。陆羽在《茶经》中将儒、释、道三教思想的精华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理念融入茶事活动之中,突破了饮茶解渴、饮茶保健的生理功能,把茶事活动升华为富有民族特色和大唐时代精神的博大精深的高雅文化——茶道,从而为饮茶开创了新境界,提升了中国人的饮茶层次。《茶经》中虽未提到“茶道”二字,但如封演所指出的,有了《茶经》,才有茶道及其后来的盛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把《茶经》看做我国第一部茶道专著。在《茶经》中除讲到如何选茶、择水、用火、设具和饮用茶叶之法以外,还提到了“茶性俭”“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即是说,《茶经》一开始就提到茶具有精神的一面,而这精神的一面正是中国茶道的源头。(2)《茶经》宣告了中国茶文化的确立。中国茶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中介文化”,是以物质为载体,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内容。《茶经》将茶这种物质存在,升华至文化艺术的精神范畴,使饮茶这种日常行为,上升为艺术创作和艺术享受的文化活动。陆羽开创的中国茶文化追求清雅,向往和谐,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陆羽以他毕生的学识,融儒、道、佛三教精神与饮茶活动为一体,将精神注入茶中,使饮茶活动成为陶冶性情的手段,从而开中国茶道之先河。也正是这种细煎慢品的品饮艺术,使人们对茶的精神品格的领略从抽象的象征方式直接进入具体可感的品饮艺术的境界,为后世茶文化发展提供了典范。
(四)陆羽作为茶学大师,在茶道方面的造诣亦极为精深 1.惜茶陆羽本人于茶的鉴赏能力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至高境界。在《茶经》中,陆羽指出茶有“可用”与“不可用”之鉴,而可用者又有“嘉”与“不嘉”之别。从采摘时机的选择、茶叶的外形标准、成茶的品质特点等各方面,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鉴别标准。陆羽不辞辛苦,深入各大茶区寻访好茶。对于寻获的佳品,他不遗余力向政府推荐,希望大力推广。陆羽寓居常州时,偶然得到一位山僧进献的义兴(今宜兴)阳羡茶,品尝后发现“芬芳冠世”,于是向常州刺史李栖筠极力推荐,被李采纳进贡后成为名茶。陆羽在湖州考察茶事时,发现顾渚山紫笋茶极佳,但埋没深山不为人知,深感可惜,于是亲自给时任国子监祭酒的杨绾写信,寄茶予以推荐,后来皇帝采纳陆羽的建议,在顾渚山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贡茶院,紫笋茶也因此名扬天下。 2.识水为了对茶的境界有更多的体会,陆羽也深度研究了水。他在《茶经》中把水分成山水、江水、井水三个类型,有人说他把天下的水分为20个等级,西到商州(现陕西商县),南到柳州,北到后州的淮水发源地(豫西桐柏山区),遍及长江中下游,甚至包括瀑布和雪水。人们从他对水质精辟的见解中得到启发:“夫茶于所产处,无不佳也,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恭善烹洁器,全其功也。”意思是说能出产好茶的地方,那里的水都是很棒的,因为得到水土之宜;再好的水运到远处,品质也只剩一半,要靠泡茶技术和好的器具来补救了。相传陆羽还写过一部鉴水的专门著作《水品》。陆羽寓居苏州期间,深入研究了水质对种茶的影响。他用虎丘泉水栽培苏州散茶,探索出一整套栽培、采制方法。相传,陆羽在苏州研究泉品、茶叶的消息再次传进了京城,德宗皇帝得悉后,就把陆羽召进宫去,要他烹茶。皇帝品饮之后,大加赞赏,封他为“茶圣”。 3.工器陆羽《茶经》中设计了24种茶具,在当时广受追捧,盛极一时。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之盛况:“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都统笼:贮藏各种茶具的大笼子。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于是茶道大兴。”约百年后的唐懿宗按陆羽以竹、木、陶制的“器”“具”要领,精制了整套鎏金银质、美轮美奂的“五哥茶具”。千年后出土,其精美绝伦仍引起人们惊叹。 4.善饮从《茶经》中可以看出,陆羽饮茶的艺术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不仅能分辨出第一碗到第五碗茶汤之间的味道差别,而且对同一碗茶的上半碗与下半碗极为细微的差异也能明察秋毫,不能不说他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一位味觉大师。 5.觉悟正如古代文人追求“文以载道”,陆羽希望茶不仅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而且能“茶以载道”,以茶行道。他在长期的茶事实践中用心体悟,并以深厚的儒学、佛学功底及文学艺术修养融入其中,悟出了茶在修身养性、净化心灵、敦化社会风气方面的独特作用,奠定了中国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