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景东直隶厅志》就记载:“蒙乐山间产野茶,然味涩苦,人少采食。民间所见之茶大都卖至普洱。冬春之间,入山采茶者甚众,或转卖于弥度、昆阳,故景东商贩生意以茶花二项为大宗”。“蒙乐山”即今无量山,说明清朝的时候,景东商人已经将景东茶卖到普洱、弥渡、昆阳等地。清光绪年间,云南诗坛著名诗人、景东郡守的黄炳坤的《采茶曲》,准确地叙述了景东十二个不同的采茶节令、茶叶生长特点,采茶人、买茶人、饮茶人的情感世界。
到了清末民国年间,随着江北六大茶山的衰落,普洱茶的中心迁往勐海、江城、思茅等地。由于,景东靠近昆明、大理,是普洱茶北上的交通要道,其也因此成为了普洱茶著名的种植、加工与集散地之一,古老的银生茶又一次发扬光大。一时间,当地人纷纷开辟新茶园,加工普洱茶。据民国9年(1920年)《景东县地志征集资料》载:锦屏区南攀箐原有茶树6千株,新植2千株,前所新植1.2万株;文井区清凉原有茶树9万株,新植15万株;安定区中仓原有茶树20万株,新植30万株;者干(大街、花山)新植茶树12万株。
这里尤其需求提起的是,民国年间,景东爱国人士罗俊卿“因鉴于国家之贫弱,外货之输入”而“竭力提倡奋发兴起,多创实业,振兴实业以塞漏危而救国家”,遂开发老仓福德茶山并创制“老仓茶”。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老仓茶经云南省勤业会审查评定为优等奖,时任省长唐继尧签署并颁发优等奖章以示鼓励。
任凭时代变迁,景东一直是出产优质茶的地方,这样的历史地位是撼动不了的。景东拥有的茶树生长环境与茶树资源,放在整个中国也是罕见的。
首先从茶树的生长环境来说,坐拥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许多地方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而景东县的许多古茶园就分布在这些原始森林里,人迹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