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时间:2018-06-27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中国几千年饮茶史,底蕴深厚,长盛不衰。我们来探古寻幽,看古人是怎么喝茶的? 上古时代,茶最早以为药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茶叶已作为饮料饮用。 汉代 没有太多史料记载,但公元前59年,王褒在《僮约》中有:武阳买茶,杨
 
 
   中国几千年史,底蕴深厚,长盛不衰。我们来探古寻幽,看古人是怎么喝茶的?
   上古时代,茶最早以为药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茶叶已作为饮料饮用。
   汉代 没有太多史料记载,但公元前59年,王褒在《僮约》中有:“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烹茶净具,已而盖藏”,反映了当时煮茶、买茶的情景。三国时张揖《广雅》说:当时饮茶方法是“煮”,是将“采叶作饼”的饼茶,烤炙之后捣成粉末,掺和葱、姜、橘子等调料,再放到锅里烹煮。煮出的茶成粥状,饮时连佐料一起喝下。明确指出茶叶是作为醒酒的饮料饮用的。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
   唐代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唐朝,上流社会鄙视拒绝瓷器,喝茶用铜碗、银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铁碗。
   宋代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进,他们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这叫“点茶”。点好的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诺咖啡。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流行一种“斗茶”的生活情趣,斗茶包括: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宋人认为金属茶碗有腥味儿,影响茶汤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压倒一切的理想茶具。斗茶喜用白茶,为黑白分明,宋人爱用建窑小黑碗,胎厚、古朴,看似笨重,但耐高温,导热慢,适合点茶。“盏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斗茶和质朴的茶具令宋代茶文化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
   元代 
   元代喝茶风尚不是很浓,基本沿袭宋代的旧俗,对喝酒倒是十分热衷。
   明代 
   茶事发展到明代则达到了一个高峰。煮茶保留了药用的遗风,但损害了茶的本色清香,明代开始采用嫩叶冲泡的方式。据说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朱元璋认为龙团茶做法是浪费百姓的劳力,下令停止龙团制作,直接进献芽茶,史称“罢团兴散”。由此看来,洪武二十年是中国饮茶史的一个转折点,意义重大。
   清代
   清代茶反而退回到初始的功用层面上。掀开盖得见颜色,还要讲究个酽。这就像现在还有很多北京人喜欢以茶解酒,茶不酽当然影响“功效了”。到了清代,工夫茶泡法普遍流行,清代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指出:“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俞说可谓一语中的。潮州工夫茶艺程式最具代表性,一直沿用至今。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得荼而解之  潮州工夫茶  茶文化  工夫茶  喝茶  功效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宋朝茶文化
宋朝茶文化
普洱茶为中国的茶文化添了一道
普洱茶为中国的茶文化添了一道
第22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北京活
第22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北京活
茶文化的传播者:茶艺师
茶文化的传播者:茶艺师
瓷器推动了茶文化的发育
瓷器推动了茶文化的发育
浅谈佛教对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贡
浅谈佛教对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贡
茶文化的热力与内蕴
茶文化的热力与内蕴
宋元时期茶具、茶文化的发展
宋元时期茶具、茶文化的发展
历史悠久的西藏茶文化
历史悠久的西藏茶文化
古代韩国王室及朝廷茶文化
古代韩国王室及朝廷茶文化
韩国佛教茶文化
韩国佛教茶文化
韩国儒道两家的茶文化
韩国儒道两家的茶文化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