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中国茶叶向外扩散的特点

时间:2018-11-16 15:13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之一,它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得到承传和再现。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中国茶叶向外扩散路线有何特点? 我国
 
    中国是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之一,它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得到承传和再现。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中国茶叶向外扩散路线有何特点?
    我国茶叶从西南地区的原产地向外扩散,首先是推向与原产地相邻的周边省区,然后逐步扩大。主要是沿着除黄河以外的我国小部、南部几个大水系,有水路也有陆路。总的来说,人体循着一个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方向。  
    中国茶叶传往世界各国,不仅时间很早,而且有着多种渠道。上要是经过南北两条丝绸之路。
    公元828年,朝鲜派到中国的使者金大廉便由中国携回茶杆,种于智异山下的华岩寺周围,当时朝鲜的教育制度规定,除“诗、文、书、武”为四大必修课外,还须进行“茶艺”的研习。
汉武帝东征胜利后,日本派遣使臣到洛阳,向武帝表示敬意,中国政府赠以印绶?此后中口两国经济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日本飞鸟时期的药师寺药草园中发现有栽茶的痕迹。在弥生后期发掘的文物中有出上茶籽,延历二十四年(805)日本高僧最澄赴中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习佛教,返日时,带回茶种。
    平城天皇大同元年(806)日本高僧空海又来中国学佛,回国寸也携回不少茶籽,种植于京都高山寺等地。嵯峨天皂于弘仁六年(815)四月巡辛近江滋贺县的唐琦,经过梵释寺时,该寺大僧都永忠亲手煮茶进献,天皇赐以御冠。永忠本是宝龟朝初u十的留唐僧:天皇巡幸后,下令畿内,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种茶,作为贡品,日本茶叶生产从此开始繁荣起来,并由寺庙传到民间。
    除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带茶到欧洲以外,中国使者携带茶叶到达欧洲的最早文字纪录,是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当时的中国公使曾携带几箱茶叶馈赠俄国沙皂,途中经历了十八个月。 1638年,俄国派驻蒙占的使节,也曾携带茶叶返回俄国。
    海路传播主要是通过南海,沿印度支那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过印度洋、波斯湾、地中海,输往欧洲各国。陆路传播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到蒙古,转道恰克图,一路输往中亚,阿拉伯世界;一路输往帝俄。中国茶叶作为商品输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但缺乏明确的文字记载与考证:
    1610年,荷兰人直接从中冈和日本运茶回欧洲销售。1644年,英国人在厦门设立商务机构,专门贩茶。以后,瑞典,荷兰、廾麦、法国、西班牙、德国,匈牙利等国商船,纷纷来到中国运茶叶,并转道销往欧洲。1715年,英厉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英国商船来华逐年增加:中国茶叶向英国的出口量也逐年增大;1776年,美国独立后,美国第一条来华商船“中国皇后”号于1784年到达中国。采购的商品,主要就是茶叶,近40万千克。1784年—1790年间,中国向美国输出茶叶数仅次于英国。1789—1790年度就达十四艘船,共贩茶近18143.7万干克。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国茶叶 茶文化 中国茶 茶叶 茶艺 煮茶 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叶安全吗
中国茶叶安全吗
中国茶叶可持续供应链示范项目
中国茶叶可持续供应链示范项目
19世纪的茶叶革命:英俄联手破
19世纪的茶叶革命:英俄联手破
中国茶叶品牌需根治五种“病”
中国茶叶品牌需根治五种“病”
中国茶叶影响了全球文化习俗
中国茶叶影响了全球文化习俗
中国茶叶冲击缅甸本土市场
中国茶叶冲击缅甸本土市场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第二批20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第二批20
中国茶叶学会九届理事会第九次
中国茶叶学会九届理事会第九次
超全的中国茶叶分类
超全的中国茶叶分类
中国茶叶传播简史
中国茶叶传播简史
中国茶叶是怎么传到世界各地的
中国茶叶是怎么传到世界各地的
中国茶叶对外的贸易历史
中国茶叶对外的贸易历史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