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福《普洱茶记》、雪渔《鸿泥杂志》以及师范著于嘉庆年间的《滇系》看出,嘉庆道光年间是普洱茶最旺盛时期。当时茶山“山势连属,复岭层蛮,皆多茶树。” (师范《滇系》)。为了使这些茶叶在倚邦更好地进行集散,倚邦在嘉庆之前,就出现了一些制茶作坊。为了使茶叶形成规模生产,这些作坊不断扩大,变成了制茶兼集散为主的茶商号,较早出现了宋云号、元昌号。
据高发昌先生收集的一本倚邦桓盛号账本记:嘉庆年间,倚邦就有庆昌号、瑞祥号、盛丰号茶庄,嘉庆四年(1799年),陈慕贤、陈慕达创桓昌号。嘉庆五年(1800年),顺昌号,杨北兴茶号开业。道光三年(1823年)为了集中创办茶业,帽崆人熊盛弘、秦佩兴将茶号迁倚邦。同年,陈利贞号在倚邦开业。这些茶庄,由于自身的发展,生产元宝茶、七子圆茶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逐步成熟。这些茶庄不但收购倚邦茶山内的茶制茶,还到攸乐、莽枝、革登、蛮砖茶山收购茶,使倚邦小镇形成了一个较早的普洱茶种植、采收、制作、集散、产销一条龙的茶镇。
除此之外,从嘉庆到光绪年间,还有宋云号、秦康号、鸿昌号、杨聘号、宝云号、元昌号、宋聘号、同昌号等茶庄在倚邦开业。这些茶庄开在倚邦大街上,所制作的元宝茶、七子圆茶,经普洱销往四川以及内地,通过边境销往越南莱州和香港。杨聘号茶庄的票飞记有:“本号开设倚邦大街,拣提透心,净细尖茶,发客贵商光顾,请认明内票为记。”其中元昌号、宋云号分别在倚邦、易武两地生产,元昌号在易武叫福元昌号。光绪十年(1884年)同昌号迁易武。十六年(1890年),易武黄家珍用五十两银子,买下同昌号牌子。这是后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