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的演变阶段
时间:2019-01-2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次
饮茶起源于吃茶。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冲泡饮用: 1.生吃药用 饮茶起源于生吃野生茶树的鲜叶。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品。 在4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还是
饮茶起源于
吃茶。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
冲泡饮用:
1.生吃药用
饮茶起源于生吃
野生茶树的鲜叶。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品。
在4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还是母系氏族社会,
茶树的鲜叶最初被发现具有解毒作用,人们将用作疗疾之用。大约在采集经济时期,从药用发展为食用,即中石器至新石器时代之间。
在晴天把鲜叶放在阳光下
晒干,以便随时取用。这是量原始的
茶叶加工方法,现在称为“生片”。但干叶吃时很难下咽,人类便从食用发展为烹煮饮用。
而遇到下雨时鲜叶无法
晒干,就把
摊晾过的叶子压紧在瓦罐里,过了一段时间,便成为可直接食用的“腌茶”,即吃时不煮,至今云南南部少数民族仍有加工“腌茶”和食用“腌茶”的习惯。
2.熟吃当菜
在《尔雅》的“释木篇”和“释草篇”中都有“茶”字。前者指木本的
茶树,后者指草本的苦菜。把
茶叶当菜吃,至今云南少数民族仍有吃“
竹筒茶”的习惯。
居住在我国西南边境的傣族、哈尼族、景颇族等都有把鲜叶加工成“
竹筒茶”后当菜吃的习惯,将鲜叶经日晒或放在锅里蒸煮,使叶子变软;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装进竹筒里用木棒舂实,筒口用竹叶塞住,将竹筒倒放,使筒内茶汁一部分经筒口滤出,减轻苦涩味,封住筒口。让
茶叶在筒里缓慢
发酵,经两三个月后筒内
茶叶变黄,劈开竹筒,取出
茶叶晒干,加香油浸泡,作为蔬菜食用。
3.烹煮饮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的改善,把
茶叶加工后烹煮饮用,既提神解渴,又清香鲜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最古老最原始的
饮茶方法称为“焙茶”。至今云南南部产
茶区的佤族和傣族同胞仍有饮用“焙茶”的习惯。他们把一芽四五叶的嫩梢从
茶树上采下来直接放在火上烘烤成焦黄色,然后放进
茶壶内煮饮。
据常璩《华阳国志》记载,远在3000年前周武王伐纣时,巴蜀诸国就把
茶叶作为贡品,历代帝王又把贡品赐给宠臣。
关于
饮茶起源的记载,有“秦人人蜀,始知茗饮事”和“茶起于汉前,而盛于汉后”。在《赵飞燕传》中有梦见武帝赐茶的故事。秦代自公元前221---207年,汉代自公元前206一公元220年。说明我国在公元前三世纪时虽已知
饮茶,但还没有盛行。
饮茶的演变有哪些阶段?
唐代盛行蒸青团
饼茶,明代以后发展为炒青
散茶。饮用方法也由烹煮改为
冲泡。这是
茶叶史上的两个飞跃。
散茶冲泡清饮,不加任何香料或食品,称为“点茶”,冲开水的动作像蜻蜓点水,文学家便把开水壶的形象比作凤凰,冲开水时三上三下称为“凤凰三点头”。这动作可使
茶叶在水中翻滚上下,起了充分搅拌的作用。今天在各地的
茶馆里,还能看到“茶博士”为顾客
泡茶时把
茶壶提得高高地往下冲开水的绝技。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