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非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有饮茶嗜好者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五十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过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位列开门七件事之一,既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又在文人墨客笔下逸兴遄飞。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饮茶记录,虽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始于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但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西汉对茶做过记录的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均是四川人。两汉时期,一方面,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西汉直到三国时期,在巴蜀之外,茶都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民间很少饮茶。
饮茶风俗形成于中唐。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风俗的形成,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
而饮茶普及于民间,则是在宋代以后,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茶肆林立,不仅有人情茶肆、花茶坊,夜市“还有东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有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僧道头陀以茶水沿门点送以为进身之方。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的茶叶生产及饮茶风尚的发展,还对外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包括茶叶贸易,准许外商购买茶叶,运回自己的国土。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把带回的茶种种在近江(滋贺县)。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寺僧便献上香喷喷的茶水。天皇饮后非常高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子播种,并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定了自己的饮茶仪式。他晚年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称茶是“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宋、元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明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直达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
在此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记录。以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
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贡品”和奢侈品。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遂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此后,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
到了19世纪,我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叶出口量达 268万担。西方各国语言中“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世界人民创造了茶叶这一香美的饮料,这是值得我们后人引以为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