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中国茶马古道有三条

时间:2015-08-01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中国茶马古道有三条: 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而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 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近年来又被学术界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始于唐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陕康藏茶马古道是当时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 第三条是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中国茶马古道有三条:
   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而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
   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近年来又被学术界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始于唐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陕康藏茶马古道是当时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
   第三条是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
   起源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发展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
   隋唐时期,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乾元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
   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
   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
   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
   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形成唐宋时期,内地输往藏区的茶叶主要是青藏道。从明代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川茶道的兴起,促使川藏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西藏和内地的联系。
   我国茶叶产于南方,四川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种茶、饮茶的发源地。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饮茶和有茶的商品生产。
   到唐代形成了我国盛产茶叶的局面,并从唐代开始,四川绵州、蜀州、邛州等地的茶叶,就从其它地区的茶叶流入西藏地区,开始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出现了茶叶输往西藏的道路。
   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宋代藏族地区处于分袭状态,青藏道已失去的军事要道和官道的作用。但自唐代茶叶传入藏区以后,茶叶所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肉食乳饮的畜牧人民皆饮茶成风。西北各族纷纷在沿边卖马以购买茶叶,而宋朝为了获得战马,便决定在西北开展茶马贸易,出卖茶叶,购买战马。从而使青藏道由唐代的军事政治要道成为茶道
   从明朝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
   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康区和西藏的经营,设置台站,放宽茶叶输藏,打箭炉成为南路边茶总汇之地,更使川藏茶道进一步繁荣。
   作用
   第一,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
   第二,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茶马古道上的许多交易市场和驮队、商旅的集散地、食宿点,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居民幅凑的市镇。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
   第三,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纳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军进入藏区。在长期的交往中,增进了对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亲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第四,三种宗教在康定和谐相处。在中国西南,坐落着一个只有1.45平方公里的小城——康定。从19世纪60年代起,小城内就形成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存的格局,100多年的传教岁月中,始终和睦相处,成为美谈。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马古道  西双版纳  云南茶叶  中国茶叶  茶的历史  酥油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雅安打造产
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雅安打造产
揭秘雅安茶马古道千年藏茶制作
揭秘雅安茶马古道千年藏茶制作
青海再现丝路茶马古道促西部产
青海再现丝路茶马古道促西部产
西藏自治区召开2016茶马古道推
西藏自治区召开2016茶马古道推
中国西部八省区联合展出“茶马
中国西部八省区联合展出“茶马
“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联展”
“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联展”
《茶马古道》展览在四川博物院
《茶马古道》展览在四川博物院
将“中原经验”复制推广到“茶
将“中原经验”复制推广到“茶
茶马古道的路线
茶马古道的路线
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
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
茶马古道历经千年
茶马古道历经千年
鹤峰茶马古道申遗迈出第一步
鹤峰茶马古道申遗迈出第一步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