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御焙,宋代贡茶产制中心。中国团茶最高制茶工艺的发祥地,北苑御焙遗址位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境内。
北苑贡茶始于南唐五代十国闽龙启元年(公元933),止于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历经后唐(五代十国闽、宋、元、明)四个朝代,二十九位皇帝,持续御贡朝廷达458年,上贡名品达百余种,“龙团凤饼”成为传世名品。北宋周绛《补茶经》载:“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北苑御焙是中国宋、元时期贡茶产制中心。宋代是北苑鼎盛时期,有官私茶焙一千三百三十六焙,宋子安《东溪试茶录》独记官焙三十二。北苑御(龙)焙为首焙,辖建阳、建安(今建瓯)、南剑州(南平)、政和四县市。官署(管理中心)设在建州北苑。御茶园有内园三十六处(专供“玉食”),外园三十八处(供赏赐大臣)。官焙、御茶园分别分布在建溪流域。北苑官焙、御茶园、上贡御茶品目在中国贡茶史上独领风骚数百年。
据史籍载:北苑黄金时期,曾设有官署行衙,建有御茶堂、御泉亭、乘风堂、凤味亭、星辉馆、贡茶院等及乘风堂记、御泉亭碑、御茶堂碑、北苑五咏碑、御茶园诗刻等众多碑碣石刻,随着时光流逝已惜俱无存,但今仍有遗址可寻觅,如龙凤池、红云岛、望京楼、凤凰阁等遗址隐隐可辩。目前仍有焙前、东焙、西焙、苏口、壑岭、等官焙名称和曾坑、凤凰山、大窠、东漈、西漈、张坑等众多内园禁苑地名沿袭至今。
现位于裴桥村焙前自然村的林垅山坡上,凿刻于宋庆历戊子(1048)年间的北苑茶事摩崖石刻,详实记载了北苑的地理位置、御焙年代、上贡名品、官焙作坊、四至范围、衙署亭榭等北苑茶事御贡概况。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块御贡茶事石刻,是研究宋代中国贡茶史极为珍贵的实物佐证。
北苑茶文化积淀丰厚,独成体系,在中国茶文化园中成为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据史料记载,宋代茶学专著25部,而其间北苑茶学专著就有18部,竟占三分之二。这些茶学专著中,著名的有: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赵汝砺《北苑别录》等。在宋、元四百多年中以一个地方的茶为对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其茶著和文论之多,分量之重,在我国茶史上实为罕见。
因宋代北苑御茶的精绝和其特殊地位,出现大量赞颂北苑茶的诗赋。曾有王安石、蔡襄、范仲淹、黄庭坚、苏东坡、梅尧巨、欧阳修、陆游等343位古代名家,赞誉北苑的诗赋达684余首(厥),其数量之多,名家之齐,关注之殷,声誉之高,在中国茶文化百花园中蔚为奇观,精彩纷呈,瑰丽无比。
1995年1月和11月,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先后二次对北苑御焙遗址进行重要考古,在裴桥村焙前自然村的石门垱一带考古挖掘四百多平方米,两期发掘揭露共50多个遗迹单位,发现不同时期的建筑台基、天井、水沟、水池、河卵石官道等,其建筑规模、出土陶瓷器物残片和屋脊构件规格等考古确认,当地俗称“龙井”为史籍记载的“御泉井”,焙前村后整个山谷地带为北苑御焙官署行衙建筑群遗迹。考古所揭露遗迹成为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官办茶叶衙署遗址。并发现近二万平方的宋元时期文化堆积层。
北苑御焙遗址、北苑茶文化在中国贡茶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研究中国宋代贡茶及茶史、茶学、茶文化极珍贵的史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2006年5月25日,北苑御焙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