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来自于生活,却又超乎生活。在中国,茶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也是文人墨客的宠儿。茶,从来可以是“柴米油盐浆醋茶”里的茶,也可以是“琴棋诗书画茶”里的茶。茶,有着其跟生活贴近的属性,也有着跟高雅艺术连接的属性。
在不断传承的文化里头,流传至今大多见到比较多的诗词与画作,音乐或许已经失传,一些事茶事乐的方法也找不到踪迹。因此那些能够真正复原古人事茶的原貌,茶诗茶画居多。而茶画,则是最直观记载了古人的茶生活,反映了古人在茶生活里的生活状态。
各个朝代,因其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政权统治,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生活理念,其制茶泡茶饮茶也各有其极具历史气息的特点。这些茶生活的差异可以直观地从画作上得到验证。
比较著名的画作,大概从唐朝开始,这个时期的太平盛世无论从经济、政治方面都是空前的繁荣,文化在此基础上也达到了高峰。此时的茶是与文雅挂钩的,生活十分闲散恬静。在唐朝,以肥为美,贵妇都姿态丰腴,松散的披肩又带些小慵懒,不需要耕作,饭余之时调琴啜茗,是极好的人生享受。
斗茶起于唐朝、盛于宋朝,宋朝的饮茶风气已经在各地盛行,而且泡茶的方法趋于大众化,成为一种时尚。当时的泡茶方法是将干茶叶磨成末放入热水中,然后用轻竹帚搅拌。爱喝茶的人逐渐从喝茶向赏茶的方面转变,所以茶叶也就成为了社交中的必需品,文人雅士不断探求新的品种,并举行比赛来品评优劣。斗茶成为在这个时候成为一种民风民俗,不少文人雅士也十分喜爱斗茶。图中不只展现了激烈的斗茶场面以及斗茶者的昂头挺胸神态,更是将当时斗茶所用的茶具、茶壶一一展现。根据研究,茶图之中所有的茶具乃是珐琅彩缸杯,口径大、杯身高,是古人常用斗茶杯的最佳选择。
明朝皇帝朱元璋废龙凤团茶,大力发展散茶,使得喝茶更加接近现代。喝茶,不似宋代一般非要比个高低,而是成为一种与朋友交流的媒介。以茶会友、饮茶赋诗的成为明朝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德十三年,文征明同好友一同游览无锡惠山,文征明与好友在惠山之上饮茶赋诗,童子则在一边煮茶。
清朝延续明朝的清饮茶,画中一男子坐于亭台之上,亭中有茶具、书函等等;亭外两位侍童,一位正在池中洗砚、数条小鱼在砚前嬉戏;另一位小童正拿着蒲扇对着小炉扇风烹茶。这里的烹茶与现代已经十分接近。
画中一枝墨梅插于青色细颈大瓷瓶,一盏红火油灯旺盛的燃烧。不远处,墨色中略带赭石之色的提粱大茶壶,伴着两个茶杯静静伫立。全画寓繁于简,引人人胜。油灯,瓶梅,寒夜有客至寒舍,活火现烹香茗甘泉,以茶当酒,品茶赏梅,促膝畅谈,备感亲切。
黄橘红色的一串鞭炮、白瓷圆腰长花瓶中的艳红而又繁盛的红梅,有游龙纹饰的大茶壶、白瓷小茶杯、象征世世平安的朱红色的北京方柿,宛若一曲抒情的欢乐小调,对新春的喜悦之隋跃然于纸上。
作为世界文化名人,齐老的画作笔墨雄浑滋润,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这从他的几幅茶画中即可体现。这些画中的茶,题材平凡,大都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这无不寄托了自石老人对生活的朴实、纯真,也抒发了他对往事的思念与回忆。
以玻璃杯、兰花、瓷茶壶、毛笔和砚台组成一幅别致、清雅的画面。可以想象,齐老在一壶香高味浓的茶饮后,大有“两腋清风几欲仙”之意,乘兴一挥,成就一番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