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茶古老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8-06-01 14:27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茶源于中国,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茶经历了茶叶/祭品,茶叶/药物,茶叶/饮品,茶叶/马匹,茶叶/贡品的一组组对应关系,这些关系既展现了边缘社会与中央王朝的羁縻牵制关系,也展现了王朝内部科层制结构中的上下级互动关系。
      源于中国,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茶经历了茶叶/祭品,茶叶/药物,茶叶/饮品,茶叶/马匹,茶叶/贡品的一组组对应关系,这些关系既展现了边缘社会与中央王朝的羁縻牵制关系,也展现了王朝内部科层制结构中的上下级互动关系,因此对于研究中国的社会和历史演变、族群关系等,茶叶是一种很好的切入视角。这几年随着国学的升温,传统文化的回归,关于茶叶的各种大众流行出版物固然铺天盖地,然而国内严肃的学术性研究却并不多见。即便有,也主要是从茶学、养生、技术、茶艺等方面“就茶叶研究茶叶”,但若我们“跳出茶叶研究茶叶”,将视野聚焦于“中国西南”这一特定区域,则会发现发端于横断山脉的古茶树对于研究西南地区复杂的族群关系、中央王朝与地方之间的互动过程,是恰到好处的物质媒介。
 
  2010年前后,全国各大媒体上陆续报道了贵州花溪久安发现了一批古茶树的新闻。茶叶专家们一般认为,茶树树龄超过100年的可称为古茶树。经过现场勘查后,发现久安乡古茶树大植株的树龄在600年以上,大部分的树龄在100—200年之间。这样大规模的集中的古茶树在贵州很少见,在黔中地区只有久安乡。将贵州省置于中国茶叶的整体发展历史中来看,笔者认为近年来在贵州花溪区久安乡发现大批古茶树并非偶然。我们可以从物质遗存、历史文献、自然环境和语言考古四个方面分别考察证明贵州茶的古老历史。
 
  1、从物质遗存来看
 
  据我国老一辈茶叶专家考证,贵州是个古老茶区这一点已成为定论。野生大茶树在黔北赤水河流域和黔西南沿南北盘江及红水河各地多有发现,这就是黔北大茶树(大茶)和黔南高树茶(高脚茶),但其中也有许多是栽培型的或是栽培后抛荒的大茶树。[1]1980年,贵州省茶叶科研人员在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发现了一枚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确认为四球茶籽化石,距今至少已有100万年。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籽化石。[2]这一枚茶籽化石的发现,显示了贵州的茶树生长具有古老的历史。从物质流通的角度来看,发现这一批古茶树的贵阳花溪区久安乡至今尚留存着古驿道,久安曾经是上云南下四川的交通要道之一。在黔中的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古道的,而世人大多知道“茶马古道”、“蜀道”、“丝绸之路”等概念,对于贵州境内的这些古驿道却鲜有人知。但近日也有专家提出了“古苗疆走廊”的概念。从地域空间上看,“古苗疆走廊”指的是明代以后正式开辟的古驿道。驿道全长2600里,贵州境内约1180里,是元明到晚清时期数百年来维系西南与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大动脉。其沿线及周边地域的各民族互动频繁,留下了厚重而多样的历史文化积淀。[3]
 
  肖坤冰专著《茶叶的流动——闽北山区的物质、空间与历史叙事(1644-1949)》
 
  2、从史料记载来看
 
  汉代,贵州绿茶已经成为有名的土特产品,并出现了茶树种植园的记载。晋朝傅撰在《七诲》中,记载了当时八种珍贵的特产,“浦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4]其中的“南中茶子”就是指今天黔滇一带所产之茶。作为古代地理名词,南中相当于现在的
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三省。三国以蜀汉为根据地,故指巴蜀以南之地为南中。这一句说南中产茶子,自然也就产茶。据庄晚芳的解释:“当时种茶树,要到南中去选取茶子,这是可信的。当时茶树种植未广,而南中这一广大地区是茶树起源地,茶品好。”这说明,当时贵州的濮人制作的茶,已成为有名的土特产品。《史记?货殖列传》也记载了汉武帝时,巴蜀的茶叶被运到甘肃武都出售。当时的巴郡包括今贵州境的道真、务川、德江、习水等县。此外,在《贵州古代史》一书中,多处记载了濮苗民族将烹煮技术运用于茶叶加工之中,不仅如此,他们还逐渐形成了“以茶代酒”的习俗,使饮茶成为了古黔人民普遍的待客之道。《贵州古代史》中有这样一段概述:“在夜郎市场上,除了僰僮、笮马、髦牛之外,还有构酱、荼、蜜、雌黄、丹砂等商品,商业较发达,市场是相当繁荣的。”当地人自擂茶、油茶的制作中,将饮茶吃茶结合起来,变饮茶为喝油茶、吃擂茶,既养生又治病,很快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风尚。《华阳国志?南中志》云:“平夷县,郡治,有?津、安乐水。山出茶、蜜。”[5]唐蒙在经过夜郎去南越的路上,曾看到路途有构酱和荼蜜作为农副产品在市场上出售。可见此时的古黔濮苗民族,已经把蒸煮枝术运用到了茶叶加工上。
 
  贵州绿茶的优异品质,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为茶圣陆羽所发现,陆羽在《茶经》中记述: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里说的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对照今天地理位置,历来注释,虽各有出入,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都是今天贵州省所属地域。所辖范围,如果加上羁糜地域,则应包括今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也就是说,贵州大部分地区都已能生产“其味极佳”的茶产品。“其味极佳”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不是较好,而是极好,即特别优异的意思。应该说,这是对贵州绿茶最高份量的评价。[6]此外,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1045~1105)在贵州游玩品饮名茶都濡月兔后,曾作茶词一首如下:
 
  阮郎归·茶词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黄庭坚这阙词是赞美贵州当时的名茶都濡月兔。都濡是唐代贵州境内的一个县名,在今天务川县内。这里的高茶属于原始种,茶叶品质优异。黄庭坚赞美都濡茶“品高”、“春味长”和“焙香”,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都濡茶的特点。[7]
 
  3、从自然环境来看
 
  中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是世界公认的茶叶原产地。贵州古茶与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有关。茶叶的生长与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贵州是国内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的原生态茶区。海拔较高,气压也就较低,极有立于茶叶芳香的形成。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使茶叶生长茂盛的最主要条件,在于常年有均匀充沛的雨水,尤以采摘前的时期最为重要。不然茶树柔弱,易受病虫侵害。雨量每年至少在80-90英寸,不宜有长期的干旱。[8]贵州大部分地区四季常常云雾弥漫,适合茶树的耐阴习性。贵州土壤主要为酸性,质地疏松,排水性好,并有20多个县的土壤富含硒、锌、思等微量元素。贵阳花溪区久安乡地处啊哈水库上游(全乡属啊哈水库流域一、二类保护区),海拔在1090—1402米之间,正适宜“高山云雾茶”。80﹪的土壤为硅铝黄壤,茶树是一种耐铝性的作物,铝有促进茶树生长的作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温润区,年平均气温13.6℃,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米。[9]种种自然环境条件都及其适宜优质茶树的生长。
 
  4、从语言学的知识考古的角度来看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我们还可以从民族语言文字的角度考察贵州的一些世居少数民族“茶”的称呼。“茶”在“唐代以前通称茶,还有其他种种名称。……茗、苦茶、皋芦等。”[10]由此可见,“茶”的名称有一个逐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在古代汉语中表明茶字含义的多个汉字,与贵州山地今少数民族方言有关联。荼、苦荼、檟、蔎、荈、诧、茗、皋芦、锅芦等古代代表茶的汉字,中外学者认为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的方言有关。贵州苗族的茶字方言有几种发音:西部高寒山区织金平桥苗族称茶为“阿沱”;黔西南州贞丰县坡柳苗族称茶为“将”;安顺苗族称茶为“及”;黔南贵定、龙里、惠水三县交界处苗岭主峰云雾山地哈爬苗称茶为“几”;遵义地区湄潭矛坪山地部分苗族称茶为“刷”。其他民族也如此。如黔南布依族叫茶为“荈”、“改”之音;黔西南州贞丰布依族称茶为“杀”。黔东南州黎平侗族称茶为“谢”,安顺仲家称茶为“者”。盘县老厂彝家称茶为“爬拖”。日本著名茶学专家桥本实在近著《茶树的起源》中写道:“居住在湖南、贵州山地的少数民族土家族,其发音为‘tujia’,与中国茶的古字“荼”、“檟”的发音相近,似可以认为中国茶的发源地在这一带。”可见,贵州少数民族,当时的濮苗民族,是最先利用茶的先民,他们曾经为中国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马古道 西双版纳 中国茶叶 栽培型 生态茶 中国茶 茶树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历史渊源
普洱茶历史渊源
普洱茶“它”从历史中走来
普洱茶“它”从历史中走来
普洱茶产地的历史
普洱茶产地的历史
易武普洱茶的古今历史
易武普洱茶的古今历史
紫砂主流文化形成的历史
紫砂主流文化形成的历史
历史上倚邦茶产销最旺盛的时候
历史上倚邦茶产销最旺盛的时候
从普洱茶生产历史背景去辨识普
从普洱茶生产历史背景去辨识普
普洱茶的起源与发展普洱茶产制
普洱茶的起源与发展普洱茶产制
铁观音的发展历史
铁观音的发展历史
紫砂泥挖掘历史
紫砂泥挖掘历史
茶叶在历史对外贸易中撑起危局
茶叶在历史对外贸易中撑起危局
江城:被低估的茶文化历史
江城:被低估的茶文化历史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