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先秦纳贡
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东晋常璩《晋书·巴志》中载: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明代杨慎《郡国外夷考》记载:“《汉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说明早期蜀人已用茶来 作为自己的部落和地域名称了。也证明在战国之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茶区。《方言》又说:“周武王伐纣,实得之师,著乎《尚书》”。《方言》和《尚书》一致说明了在殷商末年,及其周围的许多部落,都曾参加周武王领导的反纣同盟。周武王灭殷后,大肆“封邦封国”。所以一带成了西周的属国后,向周王朝保持一定的纳贡关系,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汉魏立业
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史籍才见诸记载。如“脍鱼鳖,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等内容。前一句反映了成都一带,在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后面的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茶叶市场。三国魏张揖所著中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反映出地区特殊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
3、西晋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