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陆羽是正确的,他没有错,他不失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者。
《茶经》撰写的年代。《中国茶经》说,茶经著作年代为公元758年前后,可能有误。茶经不是假说理论,而是一部经验总结,25岁的小青年,没有实践基础不可能产生《茶经》。陆羽在他自铸的煮茶风炉上刻有“圣唐灭胡明年铸”,历史确定安史之乱为755—763年,此炉应为764年所铸,时年31岁,铸风炉是著茶经的准备工作之一。欧阳勋先生的陆羽年谱是780年《茶经》付梓。
《茶经》诞生前的中国政治地理。周及以前,没有国界,秦(公元前221)开始有国,云南以红河为界,分为滇东北,滇西南,滇东北入秦,滇西南称为滇越。
西汉(前109)汉朝授滇王尝羌以金印,治滇国于益州,管辖滇东北,当时红河以西称为哀牢。
东汉(公元37)哀牢并入益州,全云南进入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滇王雍闿孟获反叛,诸葛亮于225年5月渡泸平叛,深入不毛,平定南中,在云南置郡、置县,进行对滇西南和整个云南的实际管理。
公元572年,南朝陈国太建14年,滇西南退出云南版图,称为濮部。
隋朝云南全境脱离中国,成立多个部族各自独立的部族国群,滇东北为昆明,东爨,滇中为西爨,滇西北为白子,滇西南为濮部。
唐初(618),大唐收服了昆明、东西爨。而濮部反而分裂成金齿、茫、望、濮四部。
晚唐天宝9年(750年)乌蛮(今彝族)六诏(诏即王)之一的蒙舍诏即南诏,起兵反唐,攻陷姚州,旋即臣服土蕃(西藏),751—754年大败唐兵,将大唐逐出云南,建南诏国。都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
755年安史之乱起,南诏又乘机北取嶲州(今川西南西昌),西控缅北,边界接印度,东控黔西、南取黑齿,红河中游及今泰国南奔,筑拓东城(今昆明市)以控制东南方,俨然成为大唐西南的一个大国。779年,徙都阳苴咩城(今大理),从此,云南脱离中土。尔后,南诏灭,大理国兴,直到元(1271)胡必烈以革囊渡金沙江,云南才重归中国大一统。
按上述政治地理的变迁,从秦(前221)至唐天宝年间(770)陆羽著《茶经》时的991年中,整个云南不在中国版图的时间为51年,而主产茶区滇西南则为518年。而著茶经之前,即陆羽17岁时,南诏国已脱离中国版图,自成一国。
755—763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起之前一年,即754年,南诏已大胜立国。在陆羽面前的事实是云南已不在他的圣唐之内,而成了外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