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众所周知,我国茶叶多产于南方,而北方和西部高寒地区都很少产茶。四川和云南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种茶、饮茶的发源地。秦汉以前,只有川滇一带饮茶和有茶的商品生产。到唐代形成了我国盛产茶叶的局面,并从唐代开始,四川等地和云南思茅的茶叶,开始流入西藏地区,揭开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出现了茶叶输往西藏的道路。
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族人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茶叶所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肉食乳饮的畜牧民皆饮茶成风,养成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藏族人把茶认为是 “血”、是“肉”,是不可分离的灵魂,在日常生活中不可一日无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唐蕃古道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滇、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昌都是进藏的东大门,是马帮进入西藏的第一站,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在昌都交汇,开始其雪域高原之旅,昌都地区也就成为茶马古道一处非常重要的集散地。川、滇、藏三角区域也因为独特的地理条件,古道遗迹保存得最好。
茶马古道并不是一条单一的道路,它是由主线以及延伸出来的大大小小的若干分支的统称,像条奔腾不息的大河,纳百川而入海。在昌都地 区,随处可见茶马古道的遗存,古道遗址,古道文化残留,马依旧是当地主要的运输工具之一。走茶马古道,看沧桑变幻。“远去的马帮留在了岁月的年轮,尘封的记忆是一首沧桑的歌,古道的驿站回首的路,铺满的希望究竟是什么?”一首《茶马古道》让人遐想无尽。这千年古道,扑朔迷离,犹如一张巨网,有踪迹而不定形,全凭世世代代的茶商和赶马人的苦行来传承。因而,茶马古道更像一个神话,一种传说……
(责任编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