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你知道“茶”字吗

时间:2016-03-15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世界各种语言中的茶,均从中国对外贸易港口所在第广东、福建一些地区茶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在中国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个,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设,四曰茗,五曰荈。(《茶经一之源》)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世界各种语言中的“茶”,均从中国对外贸易港口所在第广东、福建一些地区“茶”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在中国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个,“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设,四曰茗,五曰荈。”(《茶经·一之源》)“茶”字是由“茶”字直接演变而来的,所以,在“茶”字形成之前,茶、槚、设、茗、荈都曾用来表示茶。
 
一、“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称谓
(一)荼的含义
苦菜
《尔雅·释草第十三》,“荼,苦菜”。苦菜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诗经·国风·邶国之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国风豳国之七月》有“采荼樗薪”,《诗经·大雅·绵》有“堇荼如饴”,一般都认为上述诗中之“荼”是指苦菜。三国吴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疏》记苦菜的特征是:生长在山田或沼泽中,经霜之后味甜而脆。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七“苦菜“条记:初春时生苗,茎中空,折断时会流出白汁,开黄花和野菊相似,其种子附生白毛,能随风飘扬。苦菜是荼的本义,其味苦,经霜后味转甜,故有“其甘如荠”、“堇茶如饴”。
茅秀
东汉郑玄《周官》注云:“荼,茅秀”,茅秀是芽草类种子上所附生的白芒。《诗经·国风·郑国之出其东门》有“有女如茶”,成语有“如火如荼”,上述之荼一般认为是指白色的茅秀。茅秀是荼的引伸义,因苦菜的种子附生白芒,进而由苦菜白芒引伸为茅草之“茅秀”。
茶具苦涩味,所以,便用同样具有苦味的荼(苦菜)来借指茶。
其他
由“茅秀”进一步引伸为“芦苇花”,还有解释为“紫蓼”、“陆秽”的。
(二)荼何时被用来借指茶
《尔雅·释木第十四》,“槚,苦荼”。槚从木,当为木本,则苦荼亦为木本,由此知苦荼非从草的苦菜而是从木的茶。《尔雅》一书,非一人一时所作,最后成书于西汉,乃西汉以前古书训诂之总汇,由《尔雅》最后成书于西汉,可以确定以菜代茶不会晚于西汉。
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一般认为这里的“荼”指茶。因为,如果是田野里常见的普通苦菜,就没有必要到很远的外地武阳去买。王褒《僮约》定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荼借指茶当在公元前59年之前。
(三)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称谓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章,辑录了中唐以前几乎全部的茶资料,经统计,荼(含苦荼)25则,荼茗3则,荼荈4则,茗11则,槚2则,荈诧3则,设1则。荼、苦荼、荼茗、荼荈共32则,约占总茶事的70%。槚、设都是偶见,茗、荈也较茶为少见。况茗是荼芽,荈是荼老叶,荼、茗、荈,其实是一。由此看来,荼是中唐以前对茶的最主要称谓。
 
二、茶的其他称谓
(一)槚
槚,又作榎。《说文解字》:“槚,楸也。”“楸,梓也。”按照《说文》,槚即楸即梓。《埤雅》:“楸梧早晚,故楸谓之秋。楸,美木也。”则楸早在早秋落叶,故音秋,是一种质地美好的树木。《通志》:“梓与楸相似。”《韵会》:“楸与梓本同末异。“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疏》:“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埤雅》:“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综上所述,槚(榎)为楸、梓一类树木,且楸、梓是美木、木王。”槚,苦茶(《尔雅》)。槚为楸、梓之类如何借指茶?《说文解字》:“槚,楸也,从木、贾声。”而贾有“假”、“古”两种读音,“古”与“茶”、“苦茶”音近,因茶为木本而非草本,遂用槚(音古)来借指茶。槚作楸、梓时则音“假”因《尔雅》最后成书于西汉,则槚借指茶不晚于西汉。但槚作茶不常见,仅《尔雅》和南朝宋人王微《杂诗》两见。
(二)茗
茗,古通萌。《说文解字》:“萌,草木芽也,从草明声。”“芽,萌也,从草牙声。”,茗、萌本义是指草木的嫩芽。茶树的嫩芽当然可称茶茗。后来茗、萌、芽分工,以茗专指茶(茶)嫩芽,所以,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补:“茗,茶芽也。从草名声。”茗何时由草木之芽演变而专指茶芽?旧题汉东方朔著,晋张华注《神异记》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晋郭璞《尔雅》“槚,苦茶”注云:“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唐前饮茶往往是生煮羹饮,因此,年初正、二月采的是上年生的老叶,三、四月采的才是当年的新茶,所以晚采的反面是“茗”。以茗专指茶芽,当在汉晋之时。茗由专指茶芽进一步又泛指茶,沿用至尽。
(三)荈
茶经》“五之煮”载:“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荈、荼、茗,其实一也。”《魏王花木志》:“荼,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南朝梁人顾野王《玉篇》:“荈,尺*切,茶叶老者。“综上所述,荈是指粗老茶叶,因而苦涩味较重,所以《茶经》称“不甘而苦,荈也。”《茶经》“七之事”引司马相如《凡将篇》中有“荈诧“。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其与哲学家、文学家杨雄及文学家王褒都是四川人,而四川是中国最早饮茶的地区,“武阳买茶”的武阳就是现今四川彭山。荈不像、槚、荼等字是借指茶,只有茶一种含义,所以,《凡将篇》中的“荈“指茶是可能的。荈为茶的可靠记载见于《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荼荈以代酒”,荼荈代酒,荈应是茶饮料。晋杜育作《荈赋》,五代宋初人陶谷《清异录》中有“荈茗部”。“荈”字除指茶外没有其他意义,可能是在“茶”字出现之前的茶的专有名字,但南北朝后就很少使用了。
(四)设
《说文解字》:“设,香草也,从草设声。”段玉裁注云:“香草当作草香。”设本义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设借指茶。西汉杨雄《方言论》:“蜀西南人谓茶曰设。”但以设指茶仅蜀西南这样用,应属方言用法,古籍仅此一见。
 
三、茶字的出现及其由来
在荼、槚、茗、荈、设五种茶的称谓中,以荼为最普遍,流传最广。但“荼”字多义,容易引起误解。“荼”是形声字,从草余声,草字头是义符,说明它是草本。但从《尔雅》起,已发现茶是木本,用荼指茶名实不符,故借用“槚”,但槚本指楸、梓之类树木,借为茶也会引起误解。所以,在“槚,苦荼”的基础上,造一“搽”字,从木茶声,以代替原先的槚、荼字。另一方面,仍用“荼”字,改读“加、诧”音。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荼,埤苍作搽。”《埤苍》乃三国魏张揖所著文字训诂书,“搽”字至迟出现在三国初年。南朝梁代顾野王《玉篇》“廿部”第一百六十二,“荼,杜胡切。……又除加切。”隋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下·释木第十四》:“荼,音徒,下同。埤苍作搽。按:今蜀人以作饮,音直加反,茗之类。“初加切,直加切,音茶。“荼“读茶音约始于南北朝时期。“荼“(音徒)形改音未改,“荼”(音茶)音改形未改,所以,荼在读音上及荼在书写上还会引起误解,于是进一步出现既改形又改音的“茶”(音茶)和“搽”。隋陆法言《广韵》“下平声,莫霞麻第九;荼,春藏叶可以为饮,巴南人曰葭荼。”“茶,俗”。“茶”字列入“麻韵”,下平声,当读“茶”,非读“徒”。“茶”字由“荼“字减去一画,仍从草,不含造字法,但它比“荼“书写简单,所以,所以“荼“的俗字,首先使用于民间。“荼”(音茶)和“茶”大约都起始于陈隋之际。《茶经》注云:“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茶经》原注者认为“茶”字首见《开元文字音义》。《开元文字音义》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撰的一部分,已失传。尽管《广韵》、《开元文字音义》收有“茶”字,但在正式场合,仍用“搽”(音茶)。初唐苏恭等撰的《唐本草》和盛唐陈藏器撰《本草拾遗》,都用“搽”而未用“茶”。直到陆羽著《茶经》之后,“茶”字才逐渐流传开来。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  普洱  茶树  茶叶  饮茶  茶具  茶经  老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当身体这样时请停止喝茶
当身体这样时请停止喝茶
饮用白菊花茶可防治风热感冒
饮用白菊花茶可防治风热感冒
补益药茶的分类及其特点
补益药茶的分类及其特点
养颜之选玫瑰花红茶
养颜之选玫瑰花红茶
陈皮普洱茶制茶日记
陈皮普洱茶制茶日记
明目之选菊花乌龙茶
明目之选菊花乌龙茶
为何新会柑普会火——老茶人带
为何新会柑普会火——老茶人带
清热之选茅根银花茶
清热之选茅根银花茶
八马茶业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手段
八马茶业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手段
什么样的好茶才能成为年货首选
什么样的好茶才能成为年货首选
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功能
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功能
滋味清醇味甜的白牡丹茶
滋味清醇味甜的白牡丹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