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茶的运用,到了宋代,已有相当的发展。不少劳动人民和医家,采用药茶防病治病,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药茶方。在官方编纂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作了广收博采。记有不少药茶方。如葱豉茶、薄荷茶、石豪茶、腊茶、合腊茶、硫磺茶等,都在以上两本书中有配方、用法、主治等方面的记载,并广泛用于实践之中。许多药茶方,不仅在群众中饮用,在宫廷王室里也颇受青睐。元朝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主管宫廷贵族的饮食烹调,根据多年经验,写成《饮膳正要》,其中就有不少药茶方,并指出:“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著名老年学家邹铉在宋朝陈直《养老奉亲书》基础上,广收博采,著述了《寿亲养老新书》,其中收载防治老年病的药茶方,如槐茶方、苍耳茶方等,并有试茶、香茶、柏汤茶、干荔枝茶的制作记载。吴端《日用本草》、王好古《汤液本草》中,均有药茶功效的记载。
明朝以后,药茶方运用更加广泛。在《《普济方》中的药茶一篇中,收载了药茶方8个,并详细介绍有适应症和饮用方法。《韩氏医通》中首次记载了缓衰抗老的八仙茶”方。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附录药茶方十余个、如茅根茶、萱草根茶等,并对药茶的功效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促进了后世对药茶的研究。
清代,载药茶方的著作日益增多。张璐的《本经逢原》、陆廷灿的《续茶经》、刘源长的《茶史》二卷、汪昂的《本草备要》,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书均有药茶方的记载。其中沈金鳌《沈氏尊生书》记载的瘟病学家叶天士药茶方,后来改制成“天中茶”的药茶,十分有名,至今还运用于临床,受到医家推荐。黄伯雄的《食鉴本草》、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不少药茶方,为研究和整理药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清宫十分重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药茶方,如清宫仙药茶,由乌龙茶、六安茶、泽泻等组成。据现代药理研究,其降脂、化浊、补益肝肾,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十分明显。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的清热茶方中,就有清热理气茶、清热化湿茶、清热养阴茶、清热止咳茶等。这些茶方,都是中医宝贵的文献资料。
近代,药茶方在群众中已广泛流行,特别是建国以来,更受重视。1963年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附录有药茶的一般制法和要求,为药茶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中药大辞典》、《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等,收录了不少有效的药茶方。临床上,除茶叶外,还制成了不少成品药茶,如建曲茶、午时茶、甘露茶、感冒茶、减肥茶、天中茶、乌龙茶等。乌龙茶已打入国际市场。许多著名老中医用药茶方防治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耿鉴庭《瀚海颐生十二茶》已在群众中广为采用。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