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从斗茶看宋人的饮茶风尚

时间:2016-03-21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斗茶,又称茗战,是古人以战斗的姿态品评茶叶质量优劣、品饮水平高下的技艺与风俗,是我国古代品茶艺术的集中体现。此风有说起于宋,有言始于五代,也有人认为发端于唐代。但无论如何,盛于宋代尤其是北宋则是毋庸置疑的,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容庚《斗茶记》、刘松年《斗茶图》以及大量的有关诗文,可为足证。 范仲淹《斗茶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斗茶,又称茗战,是古人以战斗的姿态品评茶叶质量优劣、品饮水平高下的技艺与风俗,是我国古代品茶艺术的集中体现。此风有说起于宋,有言始于五代,也有人认为发端于唐代。但无论如何,盛于宋代尤其是北宋则是毋庸置疑的,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容庚《斗茶记》、刘松年《斗茶图》以及大量的有关诗文,可为足证。
   范仲淹《斗茶歌》写道: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分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群雄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斗茶的讲究、斗茶的场面、斗茶的神奇功效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之所以风靡全国,成为“盛世之清尚”,也就不难想见了。
   宋人斗茶,对于有关的用具、用料以及操作方法都非常讲究。
   茶具,主要是瓶、盏和筅。茶瓶用于煎水和注汤,细颈鼓腹,单柄长流。质地“宜用金银”,所煎水称为富贵汤;瓷瓶煎水为“压一汤,幽士逸夫,品色尤宜”,其余铜、铁、铅、锡、陶、石为器,则不宜。茶瓶宜小,“易候汤,又点茶候汤有准”。“注汤利害,独瓶之口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者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茶盏,以建州所出黑釉者为最著。《茶录》:“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另外,造型上也很讲究,“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盏口大,易于容纳汤花;盏壁斜直;沿内稍向内折。品饮时还要以汤之多少,选用茶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茶筅,用于击拂,以老竹制成,筅身要重,筅头劈竹为丝,根粗末细,如剑背之状,以便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
   品水与煎水,也是斗茶的关键。《大观茶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从水质、水味两个标准衡量,不一定必须天下名泉,但取山泉之清洁者、井水之常汲者即可,江水不洁,不用。择水对斗茶胜负的作用不可忽视,“苏才翁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知沥水,遂能取胜”。至于煎水功夫,前已述及,此不多赘。
   茶的选择更为重要。宋人斗茶所用饼茶以建安北苑所出为佳,尤其以白茶为上。茶饼制造时表面往往涂上膏油,“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因而蔡襄认为要辨别茶的质量,就须“如相士视人气色”,“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以青白胜黄白”。《大观茶论》专列鉴辨之法:“要之,色莹彻而不驳,质缜绎而不浮,举之凝结,碾之则铿然,可验其为精品也。”选择上好的茶饼,先要用纸包好槌碎,然后立即上碾,“碾必力而速,不欲久”;碾后过罗,“罗必轻而平,不厌数”,这样才能使“粥面光凝,尽茶之色”。
   “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调膏是斗茶的第一个环节。调膏之前要先盏,使“盏热而茶难冷,难冷而茶味不变”。在盏中调膏要掌握好茶与水的比例,视茶盏大小酌放茶末,一般一茶盏中放茶末二钱,然后注入适量沸水,均匀搅动,调成具有一定浓度和黏度的膏状,成膏后要即使点汤。
   点汤是把煎好的水注入茶盏中,其中的节制把握关系着斗茶的成败。点汤时要注意手臂的灵活运转,落水点要准,注时水从瓶嘴中喷薄而出,形成水柱,不得断续滴沥,时有时无,形成断脉汤。“茗盏量合宜,下场不过六分”;适中时就要一下即收,不能零星水滴,破坏汤面;如无节制,注水盈盏,则形成大壮汤。
   点汤的同时,要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为击拂。茶筅的运用用视需要分轻重缓急、幅度大小,而边透上下,适时适度,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幻化出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山川风物、文字书法等种种物象,“纤巧如画”,而且不会出现水痕,时人称为茶百戏、汤戏、茶戏、水丹青。
   点汤与击拂几乎是在同时间同步进行的,只有两相配合,操作得当,才能保证斗茶的胜利,创造出斗茶的艺术美。对此,《大观茶论》首先指出点、击不当的情况:“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谓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力,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过,指腕不圆,粥面未凝,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而妙于此者,亦即正确的方法——“七汤之法”:“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粲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止,茶面不动,击拂既力,色泽渐开,珠玑磊落。三汤多寡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周环旋转,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宽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云雾渐生。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然后结蔼凝雪,茶色尽矣。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结,则以筅箸居,缓绕浮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
   以上是斗茶的各个环节。那么如何衡量斗茶的好坏赢输呢?《茶录》:“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建安斗茶,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二水。”这里首先提出了双重的评判标准:汤色与汤花。汤色以茶质鲜嫩、制作精良的乳白为上,依次是青白、灰白、黄白、赤红;汤花要求均匀,而且久聚不散即咬盏,若散去较快或者随点随散,就叫做云脚涣散,汤花散后露出水痕早者即认输。当时斗茶可能不止一次定胜负,要三局二胜,所以有“相去一水二水”之说。
   当然,这只是目测,斗茶最后还要品饮,从味、香、色几个方面综合评定优劣。色即观察汤色,已见上述。“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茶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其味醇而乏风骨者,蒸压太过也。”另外,如果茶枪过长,则初甘而终微涩;如果茶旗过老,初虽过苦而饮彻反甘。“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这就需要从制作到煎饮的各个环节都选择精良,操作允当,器具洁净,环境优美,从而使得斗茶达到最佳效果,“馨香四达,秋爽洒然”,方可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宋代茶叶通过岁赐、榷场贸易等形式,大量流入边疆地区的辽、金、西夏,从而使得品饮之风在更广大的范围内盛行开来,“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市相属”,甚至少数民族的上层也都以品饮相尚,金熙宗就“分茶焚香,终失女真之本态”。而从今内蒙古赤峰、河北宣化辽金墓葬考古发掘来看,不仅有茶具文物出土,而且大量的壁画生动再现了制茶、饮茶的场景,使我们得以真实生动地了解宋代茶文化在辽金统治区的传播情况。
   此外,作为我们古代品茶艺术最高表现形式的斗茶风尚,通过入宋僧人传入了日本。其中荣西禅师贡献最大,他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称茶为“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他本人也被尊为“日本之茶圣”。至迟在南宋末年,中国的饮茶习俗、斗茶形式以及相关茶具已经传入日本,在禅院和上层人士中流行,几经变革,演变为日本的茶道。因此,曾任日本茶道文化协会负责人的森本司朗在〈茶史漫话〉中指出: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道文化  饮茶习俗  茶文化  普洱茶  普洱  功效  好茶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之简史 隋唐五代饮茶之兴起
茶之简史 隋唐五代饮茶之兴起
少数民族的饮茶风俗
少数民族的饮茶风俗
需要注意的饮茶细节
需要注意的饮茶细节
《饮茶十八问》趣闻答辩
《饮茶十八问》趣闻答辩
健康饮茶的几点建议
健康饮茶的几点建议
外国饮茶风尚
外国饮茶风尚
近代饮茶三式
近代饮茶三式
人到中年必饮茶
人到中年必饮茶
生命如花 人生如饮茶
生命如花 人生如饮茶
饮茶十大好处
饮茶十大好处
饮茶的不同观念
饮茶的不同观念
印度的饮茶习俗
印度的饮茶习俗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