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企的“四化”道路
时间:2023-12-18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次
中国是茶的发源国,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有近7万家茶叶生产性企业,这7万家茶企的年总产值大约为300亿人民币。 英国在1644年才开始正式从中国进口茶叶,英国本土至今也没有一棵茶树,但英国有一个全球知名的茶叶品牌--立顿(Lipton),立顿的年销售额
中国是茶的发源国,
茶叶种植面积和
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有近7万家
茶叶生产性企业,这7万家茶企的年总产值大约为300亿人民币。
英国在1644年才开始正式从中国进口
茶叶,英国本土至今也没有一棵
茶树,但英国有一个全球知名的
茶叶品牌--立顿(Lipton),立顿的年销售额达30亿美元。
这就是业内引发热议的"7万家
中国茶厂不敌一家英国立顿"之源由。这是一件令
中国茶叶企业很难堪的事情,更使得
中国茶界精英羞愧难当,喜欢以
历史为自豪的中国人当然觉得很没有面子。
于是,国内兴起了对英国立顿的研究,各路人士大谈特谈立顿的成功之道,就连叶茂中大师也发出了经典之语:立顿除了
茶叶品质做得很一般外,其他都做得很好,而
中国茶叶除了
茶叶品质做得很好,其他都做得很一般。
研究立顿当然是为了学习立顿。那么,我们究竟需要学习立顿的什么呢?
一、时尚化
立顿的品牌是都市的、时尚的、亲民的,而不是奢侈的、
历史的、文化深重的和学究味的。并且立顿将这种
茶叶时尚化很好地做到了向上兼容。立顿的时尚化直接和生活对接了,而不是曲高和寡、高高在上而远离当代生活。而中国的
茶叶品牌走的正好是和立顿相反的路子。
二、标准化
立顿的产品做到了基本的标准化,不界定产地、不界定季节。立顿通过全球采购茶基和
拼配技术,基本消化了产地和季节造成的产品差异,并保持了产品
价格的相对稳定。
而
中国茶叶的产地甚至精确到了一个个上头,
采摘时间则精确到"明前"、"雨前"等,同价位的
茶叶,其色、香、味、形的差别很大,给批量化的供应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
茶叶产品的
价格会受到天气和气候的直接影响,同品质的
茶叶基本是一年一个价,全看老天爷的脸色。
三、大众化
立顿的产品
价格走的是大众化的路线,加上使用小装量和简约化的包装,使大众消费者对其
价格更加感觉亲近,大大提高了消费者购买的随意性和冲动性。
中国茶叶也不乏大众化的产品,但普遍缺乏对大众化产品包括品质、包装、品牌和营销的重视,很多大众化的产品在
茶叶店多是以
散茶的方式兜售,往往给人伪劣产品、甚至垃圾
茶叶的印象。
四、便利化
立顿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和便利店等快消渠道,让消费者伸手可及。而且立顿的产品在保存和携带上也很方便,使用(
冲泡)更是简单和便利,而这样的便利性正是
中国茶叶的软肋!
立顿通过上述的"四化",彻底实现了
茶叶产品的商品化。商品化了的立顿,其产品的流通半径大大加长,销往全球,同时大幅增加了流通规模。反过来,规模化经营使得立顿可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摊低渠道成本和营销成本,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零售
价格。这或许就是立顿的成功之道吧。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