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符号消费,指的是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商品的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声望和表现其个性、特征,社会地位以及权利等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概念和意义。从物到符号,现代消费的不断延伸使社会消费的符号性变得越来越显着。
中国贡茶及符号消费现象
贡茶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贡茶之说源于周朝,根据我国《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121表明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巴国就已将茶作为贡品用于进贡帝王了。虽然当时的贡茶不过就是一般的茶, 至少它与一般茶的功能没有多少区别,但也就是这样的茶,一旦姓了 ”贡“^它的价值(或意义)就与人的”身份“有了关联。即是说,姓了 ”贡“的茶,不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物品,有资格享用的只能是具有皇帝身份以及受皇帝赐予者身份的人。
一方面,茶之为贡茶,是为满足具有享用贡茶身份的人的消费而出现:另一方面,享用贡茶身份的人又力求通过对贡茶的消费来体现与人的区别,这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得到强化,甚至于获得了制度上的保障。唐代不仅建立了贡茶制度,并专置贡茶院,负责制造上等名茶,上贡朝廷。唐时的贡茶遍及五道十七州府,每到收茶季节,朝廷使臣及地方官吏便纷纷涌向茶区,监督茶农采制贡茶。《唐国史补》中讲:”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其中所讲述的茶大多有过作贡茶的经历。
从符号消费的角度,宋代因贡茶的发展而骄傲。首先, 体现在对贡茶生产的重视以及氛围的营造上。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述了当时福建北苑民间通过斗茶,选拔贡茶的壮观、激烈场景,诗中有”北苑采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141由此见出,贡茶产生过程,人们费尽心机、出尽奇招、专心致志、势在必夺的精神。其次,体现在这一时期贡茶制造的质最水准上。花样翻新、频出绝品,这是宋代贡茶生产的重要特点,所谓龙团凤饼,极显帝王标志,是指大龙、大凤、小龙、小凤四个品种的合称,前者创于丁渭,小龙凤则创于蔡襄,蔡襄《北苑造茶诗,自序》:”其年改造上品龙茶,十十八片,才一斤。尤极精妙。~【51欧阳修《归田录》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饼, 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161再次, 围绕贡茶的消费,一些人拓展帝王风范,彰显消费特色,添加审美情趣。在这方面,宋徽宗赵佶堪称典型,他的《大观茶论》,将贡茶与身份、环境与地位、消费与品味等相联系,作了深刻的记述或描述,影响深远。
到了明代,中国贡茶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插曲。即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鉴于历代沿袭下来的团饼茶作为贡茶愈演愈烈,且多劳命伤财,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出身贫寒的明太祖朱元璋为取悦于民,以减轻茶户劳役为由,下诏令:”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 171然而下旨“罢造龙团”,虽为大行动,但毕竟不是罢造贡茶,它只是改变贡茶的类型,而不是从根本上消灭贡茶制度。而且这种改变贡茶类型的制度,其结果是促进了贡茶的多样化发展,使贡茶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多彩,如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普洱贡茶等,以至于进入清代中国贡茶发展再度出现高峰。
随着结束帝制,封建王朝的彻底灭亡,贡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社会赋予了贡茶新的内涵或新的象征意义。如今天各地生产贡茶以及消费贡茶,首先追溯的是一段尘封的历史:其次是贡茶作为高贵品质的代表;再次是贡茶消费体现人们有品味的生活:而且贡茶消费也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审美情趣。即是说,今天的贡茶其符号意义不仅存在,而且更丰富、更具有普遍性特征。由于贡茶仍然能够满足人们除物质需求之外的某些需求,因此人们对贡茶生产的“热情” 不减,对消费贡茶的“热度”不降,有的地方还成立了贡茶文化研究机构或贡茶产业建设组织,采取得力措施,打造贡茶品牌,进一步推动或发展了贡茶的符号消费。近年来,湖北宣恩县通过“伍家台贡茶”产业发展和品牌整合,以“伍家台贡茶”作为打开国际市场的国家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客户,如今年全县来自欧盟、北美、德国、英国等地区和国家的订单达505吨,比上年增长243.5%1 3发挥中国贡茶符号消费的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