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缺乏公共场所,商旅交流主要依靠茶馆、会所和旅社,其中茶馆最受欢迎,因为私密度高,成本亦低,比较方便。过去大型商业城市都有早茶午茶的传统,比较著名的还有西安早茶、江苏泰州早茶、广西艇仔粥等。
老北京也有丰厚的早茶传统,老北京口头禅中有“早茶,晚酒,饭后烟”,清军入关后,内城归八旗居住,严禁经商,以致生活不便,这为庙会、走摊留下空间,老北京每年固定庙会有两三百场,勉强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
旗人严禁经商,其中部分人不善生计,只好以房屋为抵押向商人借钱,到康熙时,内城也出现了商业街,引发康熙大怒,严令清查,所有欠款一笔勾销。但八旗制度本身存有弊端,此举只能治标不治本,到乾隆时,多次出钱帮旗丁还债赎产,并反复申明,不得向旗人放债,否则本利全部没收。可随着康乾盛世一去不返,政府已无力应对,北京内城商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戏园打着茶馆的名义公开经营。到清代末期,北京城已成商业繁华的都会。
在传统社会,人们一般只吃早晚两顿饭,皇帝亦然,中间难免饥饿,需吃早茶午茶。老北京人喝茶有非常复杂的讲究,比如“七分茶八分酒”,即茶杯只能斟七分满,否则视为不敬。茶不能一口喝干,因为这表示主人的茶叶质量太差,没有味道。再有就是不能当面倾倒碗中的剩茶,这表示轰人走,是极为失礼的举动。
过去北方不产茶,只能从南方运入,很难尝到新茶,且北方水硬度高,影响了口味,为增加滋味,出现了花茶,茉莉花原产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传入中国后,茶商陈古秋利用它开发出窨制法,花茶从此风靡京城。
不过古代茶叶很昂贵,穷人难以问津,只能用所谓山茶替代,所谓山茶,其实是紫荆花芽,它有一定毒性,与肉类同食可能危及生命。此外还有嫩柳叶、嫩酸枣叶、榆树叶、苣荬菜等充茶,多是外形相似,味道很差。
老北京早茶午茶也有点心,比如艾窝窝,明代即已流传,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再比如杏仁豆腐、烧饼夹肉、豌豆黄、芸豆糕、糖卷果、排叉、金糕、开口笑、炸咯吱等,乍一看,这些茶点含油高,其实颇有玄机,饮茶会造成钙流失,还会带来饥饿感,补充高糖、高油食品,可除此弊。
老北京早茶午茶多出自宫廷,后来流传到民间,由于受众有限,导致很多精品失传,实在遗憾。
(责任编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