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地区由于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保留了大量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就包括了各种茶树品种。1982年云南茶科发现的18个茶叶新种均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极其周围。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利用始于中国。在勐海县南糯山发现的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的茶树王;在勐海县巴达乡发现的树龄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如今乃茂盛生长;而干粗叶茂的古茶树在西双版纳地区分布较多。有力的说明了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之一。
西双版纳,西汉时属益州郡,东汉时改属永昌郡,唐宋时属南诏蒙氏和大理国段氏政权的“银生节度”。南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了西双版纳地区各部落,建立了“景陇王国”,可仍归属大理国。元朝时大理国被消亡,西双版纳进入土司统领时代。
西双版纳最早种植茶树的先民是濮人(布朗族)。他们祖祖辈辈种植茶叶的最早记载始于唐朝,并有了关于古“六大茶山”的记述。到了清朝中叶,位于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茶叶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用马匹为交通运输工具,将茶叶产品运出,销售于国内外。当时,位于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均隶属思茅厅,思茅厅又隶属于普洱府,普洱就成了(现今西双版纳地区和思茅地区)茶叶集散贸易的中心。故外地人士就把这些茶概名为“普洱茶”。其实,当时普洱并不产茶,经集散于普洱销往国内外的思茅沿边十二版纳所产之茶,被盖以行政区域之名“普洱”而命名。清?阮福的《普洱茶记》所言:“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思茅厅界地也,厅治有茶六,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撤,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这一记述的六茶山都位于当今西双版纳境内,充分说明了普洱茶原产于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故乡和主产区。由于茶叶品质优良、茶汁味美,还具有明显的保健效果而名誉天下。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清末及民国时期“六大茶山”逐渐走向衷落。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重新开发古“六大茶山”,逐渐建成了西双版纳茶叶产业体系,使普洱茶生产走出了低谷,重放光芒,生产出的普洱茶系列优质产品广销国内外。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