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茶叶之路上,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发现。1994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高级考古研究员娜塔莉亚带着自己的学生,在阿尔泰山麓距中国边境很近的地方发掘出一座古墓。当挖到地下5米深时,挖出了一块巨大的冰块,当把冰块运出地面仔细观察时,冰块之中居然是一位身段苗条,裹着丝绸佩戴着铜镜的美女。在冰块几千年的保存下,女尸和生前的面目一样,眉清目秀,皮肤富有弹性。根据墓主人的服饰和随葬品判断,这是一位中国汉代时期的女性。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娜塔莉亚和她的助手小心翼翼地将这位美人放到担架上,用纱布盖住,6个人一起抬起,就像在为一个尊贵的公主出殡。这个考古发现在当时轰动了整个国际考古学界,甚至有人大胆做出猜测:这位尊贵公主就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
大概有很多人都愿意她就是真正的王昭君,因为毕竟能够在2000多年前的时代,有可能到阿尔泰山脉一带活动的汉族公主,非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的王昭君莫属了。这样美好猜测可以就此展开各种想象,无论如何都不会过分,要知道当时发生的事实一定会超出人们想象力数倍。话说回来,这个“冰美人”在俄罗斯境地出土,至少证实了一点,那就是草原丝路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中国内地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的起先恐怕要远比我们能想象到的早得多,茶叶之路作为一条商路,其形成的时间甚至还要早于经过河西走廊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需要提到的是,茶叶之路在早期运输的还不是茶叶,是丝绸。严格说来,早期的茶叶之路其实就是“草原丝绸之路”。那个被冰块意外存留下来的“冰公主”,当人们通过对她的服饰、用具、车仗等等器物的观察,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商道,似乎又重新活了过来,然后将商道上发生过的故事引向更为深远悠久的年代。
茶叶之路上,一个极为瞩目的标记是1689年中俄两国政府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当俄国征服西伯利亚之后,就意味着靠近了中国。从俄国最初与中国接触就明显地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愿望,那就是与中国建立商业往来。
恰克图是俄语,意思是“有茶的地方”。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官方贸易往来,打击走私,由俄国人提出建立的一种新的边境贸易方式。地理位置在现今俄蒙边境,色楞格斯河与鄂尔浑河交汇处,北边距离俄国西伯利亚重镇伊尔库茨克仅100公里。这里周边都是平坦的草原,交通非常方便,所有的路都便于马车行走。南边150公里就是喀尔喀草原上最大的城市库伦,里面有驻清朝廷的办事大臣,官阶二品。
茶叶之路的原动力
从贝加尔湖地区再往北往西延伸,就是地域更加广阔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的土地向北一直延伸到了北冰洋的海岸线。从蒙古高原到西伯利亚,这一大片土地正是茶叶之路的纵深地带,也是茶叶这种特殊商品最大最忠实的市场。这里的各族牧民依靠打渔放牧生活,高纬度地区决定了一切蔬菜都几乎不能生长。这里的人们常年吃不上蔬菜,人体所需的营养必须依靠茶叶来补充。从这里乃至整个西伯利亚的居民无一不盛行饮茶。这就是茶叶之路得以开辟和发展的最伟大的原始动力。
互惠互利,如火如荼
对于俄国来说,短短几年中,对中国的贸易收入成为俄国国库收入的最大来源。与此相反,落后腐败的清政府对于兴旺繁荣的恰克图的反应却是浑浑噩噩,对于热闹的国际边贸口岸的价值不屑一顾,根本没有认识
被私商吞掉的俄国官商
一般来说,官商都是非常有实力的,私商只能在一旁与官商共分一杯羹。可是偏偏俄国的官商却被非法的私人商队给吃掉了。可是官商和私商早已经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明着按着在进行角力,然后政府就不断的退让,先是允许贸易自由,接着逐步减少了派去的官方商队,最终不堪重负败下阵来。期间,俄国政府非常希望能够和中国清廷联手打击私商和走私,可惜大清政府压根没有兴趣。中国清朝的皇族是看不上贸易这种小事,不只是清朝,中国历代都是轻商的。迂腐的统治阶层用嘲笑的嘴脸去看待俄罗斯政府对待商业的热情。
茶路的荒废
私商的猖獗,严重影响了俄国官方商业的正常运作。俄国对中国清政府彻底失望了,最终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私商彻底打败。除此之外,很多来自俄国的不法商人,正是这些毫无法制观念的人,加速了中俄两国边境贸易的终结。
(责任编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