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由政府倡导茶叶经济发展的又一显著时期是明代和清代。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体察民情,下令贡茶改制,以减轻茶农负担,并提倡饮茶方式从简,摒除盛行了几个世纪穷工极巧的唐烹宋点(指繁琐的唐代煎茶和宋代点茶的饮茶方式)和“全民皆斗”的斗茶之风,将茶叶加工和品饮方式推向简单化,便中国古代仅集中于上层社会茶饮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饮茶生活方式开始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植根于广大平民百姓之中,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El常用品。《万历云南通志》记载:“车里司(今勐海)专管贡茶及各勐土司,实行茶引制”。更说明普洱茶做贡茶,在明代的确切有记录。因而自明清以来,云南及全国茶叶生产更进一步发展起来。
云南清雍正七年(公元l729年),清政府派往云南的总督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f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i;tDH强行政统治),为扩大茶叶生产,特在普洱设置“普洱府治”,在攸乐山(现为景洪市基诺族乡,六大茶山之首),设置“攸乐同知”,驻军五百,防守茶山,征收茶捐。在勐海、勐遮、易武、倚邦等茶山,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管粮食、茶叶交易。乾隆元年(公元l736年)撤销攸乐同知,设置思茅同知,并在思茅设官茶局,在“六大茶山”分设“官茶子局”,负责管理茶叶税收和收购。在普洱府道设茶厂、茶局统一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和贸易,一改历代民问贩卖交易为官府管理贸易,普洱便成为茶叶精制、进贡、贸易的中心和集散地。于是,普洱茶这一美名,便名震天下。《云南通志》、《普洱府志》和《大清一统志》都有“蛮民杂居,以茶为市,仰食茶山”的记载。
从道光年问到光绪初年(公元l821--l875年),云南普洱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普洱茶的产销盛极一时,商贾云集普洱,市场繁荣,国内每年都有上千名藏族商队到此买茶。印度、缅甸、锡兰、暹罗、柬埔寨、安南等东南亚、南亚的商人也前来普洱做茶叶生意。每年有5万多匹骡马牛帮商队穿梭于千山万水之间,远销号称十万担以上。随普洱茶声名远播,连曹雪芹都将普洱茶写进了《红楼梦》。如果说孔明南征是推动云南边疆种植茶叶并以茶治边的开篇,那么清代从雍正至光绪年问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和发展茶叶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则是以茶叶促进西南边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和政权巩固的显著时期。可以这么认为:盛世兴茶。茶的兴起是中国盛世之产物。康熙休养生息,招徕垦荒,雍正改土归流,乾隆取消茶叶专卖,这三百多年来国运昌盛使茶山崛起。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从中法战争到抗日战争后,茶山完全走向了衰落。直至新中国成立,国运复兴,尤其改革开放茶山才重现辉煌。
(责任编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