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一种特定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 贡茶使千百万茶农蒙遭苦辛,但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茶叶生产技术和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贡茶的缘起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贡茶与其他贡品一样,是封建社会里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一种维系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贡品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
贡茶是
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一种特定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
贡茶的缘起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
贡茶与其他贡品一样,是封建社会里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一种维系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贡品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之需,即所谓"致邦国之用"。
贡茶的发生,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武王时期。
武王伐纣,巴蜀以茶等物品纳贡,这种现象具有极为明显的政治色彩,纳贡意味着君臣关系的确立。
唐代之前,
贡茶虽已年有所增,但在制度上未见有强制性的数量和质量规定。
开元以后,随着皇室对品质要求的越来越高,一些地方官员为加官进阶极力推荐本地的优良
茶叶,促使
贡茶开始呈现其规模性,技术性和强制性了。
到了宋朝,
贡茶重心移往福建,在品质和数量上有了更大的发展,
贡茶品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贡茶对民间的
茶叶生产与影响也更大。
元明清三代的
贡茶与唐宋相比,在数量、质量及
贡茶制度上,都呈平淡之势,具有征贡区域宽,新产品多,随机性强的特点。
因为统治者的民族性,生活习惯乃至
茶类的变化等原因,使
贡茶的封建礼制性质及唐宋形制规模遭到较大的冲击。
同时,
贡茶的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具有很强的政府向地方征收实物税的性质,不再单纯是皇室的特供物品。
贡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
历史,直至清代封建制度的寿终正寝,
贡茶才随之消亡。
悠悠数千年,
贡茶加重了坊间百姓的税收压力,但客观上却推动了整个
茶叶生产和
茶叶文化的发展,可谓是功过参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