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历史上普洱茶与今天的普洱茶

时间:2023-07-12 09:50来源:9茶业复兴 作者:周重林浏览:
想完整了解普洱茶的历史,非常不容易 历史上普洱茶与今天的普洱茶不是一个概念。普洱茶历史上,熟茶的历史又是非常独特的,我们用今天的通用概念,比如用普洱熟茶,发酵茶,边销茶之类说法进入历史语境后,会发现很难准确描述,好在先人已经使用过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红
普洱茶
想完整了解普洱茶的历史,非常不容易
历史普洱茶与今天的普洱茶不是一个概念。普洱茶历史上,熟茶的历史又是非常独特的,我们用今天的通用概念,比如用普洱熟茶发酵茶边销茶之类说法进入历史语境后,会发现很难准确描述,好在先人已经使用过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红汤,就是红色的汤。
汤是红色的,这是相对绿茶与绿汤的一个直观感性的描述。
要喝红汤茶的人,先是藏区的人,然后是香港以及南洋的人,这是消费群体的画像。
云南境内的景颇族、德昂族也吃发酵过的茶,但他们追求吃茶叶,而不是喝汤,这点也要特别注意。
红汤茶可能是最早一种消费地与产地合谋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成规模的市民定制茶。消费市民从自身消费习惯出发,要求原产地做出回应,由此引发了一场消费观念的革命。
 
1、产区怎么做红汤茶
那么,产地的人是怎么回应消费者要求呢?
要做红汤茶,工艺很重要,原产地是如何来解决这个前所未有的难题?
经过无数次实验,制茶师傅发现,导致普洱茶短时间里巨变,有两个重要因素:水与温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让微生物发酵。
1939年李拂一记载勐海地区的做法,已经有了初步定论,并验证这种工艺的有效性。这种工艺,可以说发挥民间制茶的很多经验。
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
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
入篮须得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tuo,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
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李拂一,1939)
 
当时做红汤茶,就强调要去绿茶化。李拂一在1935年就把做好的红汤茶寄到汉口求品鉴,得到的结论是品质优良,气味醇厚。当时的汉口茶港,是中国茶叶出口的重要港口。
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底茶之外曰“二盖”;黑条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如制圆茶一般,将各色品质,按一定之层次同时装入一小铜甑中蒸之,俟其柔软,倾入紧茶布袋,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就坐凳边沿照同一之方向轮转而紧揉之,使成一心脏形茶团,是为“紧茶”。
“底茶”叶大质粗,须剁为碎片;“高品”须先一日湿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之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数日之后,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人自言黄霉之茶最佳。
天下之事,往往不可一概而论的:印度茶业总会,曾多方仿制,皆不成功,未获藏人之欢迎,这或者即是“紧茶”之所以为“紧茶”之惟一秘诀也。
霉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真菌,消费者肉眼可见。好与不好的标准从这里散发。
范和钧在《佛海茶业》里说:“丙、潮茶一盘灶须高品、梭边各百五十斤,概须潮水,使其发酵,生香,且柔软便于揉制。
谭方之(1944)也有很详细地记载
初制之法,将鲜叶采回后,支铁锅于场院中,举火至锅微红,每次投茶五六斤于锅中,用竹木棍搅匀和,约十数分钟至二十分钟,叶身皱软,以旧衣或破布袋包之,而置诸簟上搓揉,至液汁流出粘腻成条为止,抖散铺晒一二日,干至七八成即可待估。
茶叶揉制前,雇汉夷妇女,将茶中枝梗老叶用手工拣出,粗老茶片经剁碎后,用作底茶,捡好之“高品”、“梭边”,需分别湿以百分之三十水,堆于屋隅,使其发酵,底茶不能潮水,否则揉成晒干后,内部发黑,不堪食用。
上蒸前,秤“底茶”(干)三两,“二介”、“黑条”(潮)亦各三两,先将底茶入铜甑,其次二介,黑条最上,后加商标,再加黑条少许,送甑于蒸锅孔上,锅内盛水,煮达沸点。约甑十秒钟后,将布袋套甑上,倾茶入袋,揉袋振抖二三下,使底茶滑入中心,细茶包于最外,用力捏紧袋腰,自袋底向上,推揉压成心脏形,经半小时,将袋解下,以揉就之茶团堆积楼上,须经四十日,因气候潮湿,更兼黑条二介已受水湿,茶中发生Lposc类之酵素,而行馥酵,俗称发汗。
谭方之强调这样的“发汗茶”,是专门为藏区特供,李拂一记载的制茶法,除了供给给藏区外,还销往南洋一带。无论如何,这都是销区的消费观念。
他们都强调,这样做出来的茶,汤色红,香气浓厚。
 
2、销区的红汤茶饮用习惯养成
那么,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销区会形成这样的观念?
我们的历史研究表明,不只是西藏,整个大藏区乃至内陆边疆的茶消费区,都有非常漫长的陈茶饮用史,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是交通,另一个重要元素是存储
茶马古道运茶,周期非常漫长,新茶往往要经过半年乃至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抵达销区,而这个时间节点,往往进入了冬歇期。
负责分销茶的有两大机构,一是官方性质的茶马司,二是寺院。
茶马司与寺院都是内陆销区最大储藏与分销机构,普通民众围绕茶马司消费,信徒围绕寺院消费。从《明实录》到《清实录》都有大量记载,每过四五年便有奏请开仓放茶的请求,这些茶的数量非常大,这些信息都说明,普通民众喝到的大部分茶,至少都是有着至少四五年历史。
大寺院更是讲究存放,今天的塔尔寺,还存有一个非常巨大“大茶房”。寺院存大量的茶,主要是为了大法事做准备,比较青海湖边,三世达赖喇嘛与俺答汗的结盟,一次就消耗了60多万包茶,这样大规模的消耗茶,如果没有大仓储作为支撑,是无法进行的。
藏区的大型熬茶布施,动辄就是万人以上规模,茶的储备非常重要。藏区的冬歇期,往往也是信徒朝拜期,大量信徒涌入到寺院,寺院也需要大量的备茶以供消费。
陈渠珍在藏期间,发现当地人都在饮用红汤茶,他误以为是红茶。斯诺从昆明出发,一路向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红汤茶多地存在。梁实秋在北京也喝过发酵后的普洱茶。这些都说明红汤茶的消费区的广泛性。
香港这些消费区,茶的储备是酒楼完成的。大部分当地茶商都是以供应酒楼为主,有些茶商自己有开有酒楼,或者就是酒楼直接参与经营茶,普通消费者以酒楼作为消费点。香港现在去,真正的茶馆非常少,几本找到不像大陆这样的茶馆,其实不要说香港,广州也是这样,著名的“早茶”就是典型的酒楼消费模式。 
香港人认为,新到的普洱茶是无法喝的,起码要存放六七年以上。在1970年代,香港技术仓开始出现。香港百年老字号的后人吴树荣在1980年代,就发表了对普洱茶产地以及香港仓储的看法。
 
3、产区的红汤茶应对
针对消费区的饮茶习惯,云南茶商必须作出回应。
1940年代的云南茶商马泽如回忆说,“江城一带产茶,但以易武所产较好,这一带的茶制好后,存放几年味道更浓更香,甚至有存放到十年以上的,出口行销香港、越南的,大多是这种陈茶。因为一方面经泡,泡过数开仍然有色有香;另方面又极易解渴,且有散热作用;所以香港一般工人和中产阶级很喜欢喝这种茶。”
这种茶一部分还从香港转运至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主要供华侨饮用;因而销量也比较大…
由于越陈的茶价值越卖得高些,我们一方面在江城收购陈茶,一方面增加揉制产量……
当时的云南,已经有存放10年以上的陈茶,不过,从未有资料表明,云南当地人喜欢喝陈茶,这也再次强化了品饮陈茶是销区消费观念。
杨克成谈起过美国人对云南沱茶的定义,既不是红茶,又不是绿茶,是红绿茶的中间种。杨克成本身对沱茶制作技艺不熟悉,其制作方法就是前文谭方之所提供的。但杨克成谈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沱茶是为了解决饼茶路上会发霉问题而刻意造出的形状。而竹笋壳这些包装,恰恰是为了防雨,防潮,而不是有些人说那些为了发酵。沱茶产品已经有极高的含水率,长途贩运过程会有自然发酵过程。
马桢祥回忆云南茶商经营普洱茶,时间比马泽如晚了10年左右。这个时候,云南已经有上30年的茶。那些说云南没有老茶的人,想想也是蛮可笑的。
我们对茶叶出口一事,在抗战时期是很重视的,它给我们带来的利润不少。易武、江城所产七子饼茶,每筒制好后约重四斤半,这种茶较好的牌子有宋元、宋聘、乾利贞等,稍次的有同庆、同兴等。在江城所加工的茶牌子较多,但质量较低,俗语叫“洗马脊背茶”,不象易武茶质细味香。这些茶大多数行销香港、越南,有一部分由香港转运到新加坡、马来亚、菲律滨等地,主要供华侨食用。也有部分茶叶行销国内,主要是新春茶。而行销港、越的多是陈茶,新是制好后存放几年的茶,存放时间越长,味道也就越浓越香,有的茶甚至存放二三十年之久。陈茶最能解渴且能发散。香港、越南、马来亚一带气候炎热,华侨工人下班后,常到茶楼喝一两杯茶,吃点点心,这种茶只要喝一两杯就能解渴。(马桢祥,泰缅经商回忆,云南文史资料选辑P173)
 
4、熟茶第一代匠人卢铸勋
1949年后,鉴于国内经商形势大变,供需关系紧张,以卢铸勋为代表的茶人,走上仿制茶道路。他先后仿制了宋聘号同庆号,姑娘茶等等在香港市场很受欢迎的云南茶,在研发红茶的过程中,无意做出了另一种红汤茶。
 
卢铸勋用十斤茶加两斤水,用麻袋覆盖使其发热到75度,经数次反堆转红,再用30度(和暖)火力焙干,出来的茶叶泡了之后,发现汤色叶底与红茶一样,只是可惜没有红茶的清香风味。味道出不来怎么办?卢铸勋当时觉得外观上已经可以蒙混过关,只要味道也可以过关,那么自制“红茶”就意味着财源滚滚。
卢铸勋把自己两个月的薪金(80元)拿出来,到香港各处去购买食用香精,回到茶坊继续试验。很遗憾,各种香精都调试过,始终无法制造出红茶的风味,他认为是制作工艺出了问题。决定再试验,于是再将十斤青茶加水发酵转红至七成干,放入货仓焗六十天后取出,这次,泡出来的茶汤色比蒸制的旧茶更为深褐色,茶味也更淡。
卢铸勋最终做红汤茶的秘诀是:每担云南茶青加水20斤发热至75度,反堆数次茶约七成干,装包入仓即可。发酵出来的茶汤色深褐明净,口感不错,每担可以卖到320元
卢铸勋后来把这门发酵技术传授给曾启,曾启之后到广州加入中茶分公司做茶业发酵师傅,从此开始了在广州中茶分公司的普洱茶发酵之路。后来香港祥发咸蛋庄老板张旺燊笑卢铸勋是傻子,怎么会轻易把技术外传,还扬言,未来10 年香港茶业的局面会因为此技术而改变。后来居然变成现实,以后10多年内,居然没有茶青运往香港。
1962年,卢铸勋与南天贸易公司(香港著名的茶业公司,很长一段时间里,垄断大陆到香港的所有茶业贸易,与当时的香港港九茶商自由贸易思想有矛盾冲突)的周琮到泰国了解茶业情况。在周琮引荐下,他认识了曼谷茗茶厂的杨大甲,并协助卢铸勋通过与当局交涉后,多留了一周在曼谷,向当地茶厂传授普洱茶的发酵技术。自此,泰国也开始了普洱茶的发酵技术。今天,泰国依旧在卢铸勋教授的技术下生产普洱茶。
1975年,原本要和周琮一起成立南泰昌有限公司的卢铸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如。而是另外成立了裕泰贸易公司,经营茶叶茗茶厂所制的发酵普洱茶。 1976年,周琮邀请卢铸勋前往云南,他没有去,而是让周琮带去发酵普洱茶的方法,之后,发酵普洱茶传到云南,云南也开始普洱茶的发酵之路。
1975年,卢铸勋制作出第一批100支同庆号茶饼,1976年运到香港,开始在三个茶庄卖。1979年前往长沙益阳茶厂指导制作发酵茶。1989年5月 7日,开始做“福华号·宋聘唛”共420支。1992年前往越南胡志明市指导制作发酵普洱茶。1996年转让制作同庆号技术给越南胡志明市竹桥国营企业公司林思光。
 
5、广州与昆明的现代熟茶之路
1959年,中茶广东公司在曾启的指导下开始了发酵茶之路,曾启的发酵技术全部授业于卢铸勋。曾启把从云南运来的毛茶与广东当地的茶菁进行拼配,做成了广东人喜欢的红汤普洱茶。这些茶由经过深圳,返销到了香港。
那么,一个问题是,李拂一、谭方之时代的茶,在1949后云南本土有无延续呢?
1951年《中国茶讯》冯军《云南茶叶产销概况》介绍的普洱茶制法,这篇文章里没有见到发酵茶的制作方式。
1952年,云南省中茶公司的指导方针是云南茶红茶化,主要对接的销区是苏联。
根据普洱茶研究者杨凯的引述,唐庆阳在1957年谈论到发酵茶制作。“解放(以)来,西双版纳茶厂打破过去雨季中不能加工的做法,提前在三季度雨季中生产侨(销)圆茶。经过一定温湿度人为技术管理,不但控制霉菌生长,而且仍然保持圆茶后发酵滋味醇厚的特点,以应消费者口胃(味)的要求,并加速了产品出厂。”
同期的销区资料却是,云南的流出来的茶,没有之前的发酵得好。比如西藏人就先后诉苦说,新到的未发酵的普洱茶,他们喝不习惯,有些人甚至喝了出现腹泻,头晕。
这是1955年以来,云南启动采摘野生茶大树茶古树茶)带来的后遗症。
我们推测,至少在1960年代这一期间,云南是没有延续,至少不是规模化生产发酵茶的。
 
但云南非常希望把普洱茶再次打入香港市场,当时一个主要由头是,普洱茶可以赚到外汇。这也是滇红茶力主外海市场的一大动因,冯绍裘的晚年回忆说,滇红为国家挣了不少外汇。1958年,中共中央秘书处给凤庆茶厂的回信也说到要增加红茶出口,支援国家建设。
有一年,在广州交易会上,到广州参展的的云南中茶工作人员得到一个信息,就是发酵红汤普洱茶在香港还有很大的市场,仅仅靠广东以及香港自身的供给,还远远不够。重要的还是,云南如果自己做,可以降低许多成本,价格上优势,大家都有得赚。
云南省茶叶公司非常重视香港市场,但怎么做红汤茶,云南新一代技术人员都不知道,于是从各大茶厂调派技术人员,去广东学习。出去考察学习的人员有7人,分别来自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以及下关茶厂。现在被宣传成“现代熟茶之母”的吴启英,就在名单里,她是审检室的负责人,同时去的还有昆明茶厂副厂长安增荣、技术人员李桂英,勐海茶厂邹炳良、曹振兴等人。 
技术学了,人也回来了。但工艺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核心还是用水问题,到底是冷水发酵还是温水发酵?最后昆明茶厂选择了冷水发酵,反复试验,调制口味,一年后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一批成果之后成功打入香港市场,卖了10.2吨。1974年广州交易会又成交12.37吨。又一年后,1975年,勐海茶厂与下关茶厂相继出发酵茶,延续至今。从几家茶厂为发酵茶起的“唛号”来看,也是销往香港的意图性很明显,还是那句话,赚外汇!
“唛号”就是英语“mark”在粤语里的记音,今天网民常用的“马克”一下,微博的标签都这样。现在茶友熟悉的勐海茶厂“7452”和“7572”就是唛号,开始两个数字74,75是指当时的年份1974年,1975年,第三数字是茶叶等级,5是五等,7是七等,最后一个数字表示茶厂1是昆明茶厂,2是勐海茶厂,3是下关茶厂,4是普洱茶厂。同样的方式去理解昆明茶厂唛号是7581,下关是7663就比较容易。
普洱熟茶技术成型在1983年,1985年熟茶工艺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也是普洱熟茶的大发展时期,出口到港澳数量猛增至1560吨,之后数年一直维持在1000吨左右。1981年,普洱熟茶出口到日本542吨。
这些以美元作为计量单位的产品,为云南茶叶赢得不少荣耀。
 
6、现在普洱熟茶
你有什么话要说?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产地 普洱茶历史 普洱茶发酵 茶马古道 普洱熟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的六种冲泡方法?
普洱茶的六种冲泡方法?
你知道普洱茶的后发酵吗?
你知道普洱茶的后发酵吗?
为什么普洱茶冷后会变浑浊或发
为什么普洱茶冷后会变浑浊或发
女人经常喝普洱茶的好处
女人经常喝普洱茶的好处
普洱茶里的微妙香气
普洱茶里的微妙香气
如何喝普洱茶燃脂又暖胃呢?
如何喝普洱茶燃脂又暖胃呢?
普洱茶在春节期间的热火意味着
普洱茶在春节期间的热火意味着
普洱茶入门需经历的三个阶段
普洱茶入门需经历的三个阶段
普洱茶辨识
普洱茶辨识
消费者购买普洱茶要掌握“五个
消费者购买普洱茶要掌握“五个
家庭怎样存放普洱茶
家庭怎样存放普洱茶
喝普洱茶盖碗泡好还是壶泡好呢
喝普洱茶盖碗泡好还是壶泡好呢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