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佛教僧侣茶俗饮茶之风的兴盛

时间:2016-07-26来源: 中国茶文化交流平台 作者:茶小仙浏览:
唐代佛教僧侣的种茶、饮茶对饮茶之风的兴盛起到了奠基作用。寺院不但以茶供佛、以茶酬客,而且他们还与世俗士大夫共同品茗,作诗相和。唐末诗人郑谷在《峡中尝茶》中曾云: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唐人权德舆曾记载他到招隐寺时,主人又以啜茗藉芳。唐代诗人李白在得到僧人中孚赠送的仙人掌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唐代佛教僧侣的种茶、饮茶饮茶之风的兴盛起到了奠基作用。寺院不但以茶供佛、以茶酬客,而且他们还与世俗士大夫共同品茗,作诗相和。唐末诗人郑谷在《峡中尝茶》中曾云:“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唐人权德舆曾记载他到招隐寺时,“主人又以啜茗藉芳”。唐代诗人李白在得到僧人中孚赠送的仙人掌茶后,和诗赞道:“茗生此石中,钰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饮茶在僧侣中的盛行和茶本身的特性有很大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僧人在长期饮茶的实践中发现茶叶具有宁静清雅、“午茶能散睡”的特殊功效,因而深得僧人的钟爱。唐代著名僧人皎然开创了以茶代酒的风气。唐代僧人众多,寺僧成为饮茶群体的重要力量。佛教的“重茶”对茶叶品质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满足禅宗佛教用茶的需要,各大小寺院大力种茶、制茶,现流传下来的多数名茶皆产自名山寺庙。如浙江长兴吉祥寺的紫笋、安徽霍山长岭庵的霍山黄茶等。此外,寺院有“茶头”僧专事烧水煮茶,有“施茶”僧专为游人惠施茶水。
佛教寺院兴起的种茶、制茶,尤其是饮茶风尚,在盛行佛教的时代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佛教本土化的过程中, “风俗贵茶”由僧及俗,由知识阶层向普通大众普及,引发了物质与精神的互动、上层与民众的互动,这也正是唐代饮茶习俗的特点。饮茶之风从寺院刮到了世间,形成唐人的好茶风尚。据近现代茶史研究专家朱自振先生的统计数字,仅《全唐诗》中就有700多条源于茶事的诗句,其中属于唐代早期的占1%左右,唐代中期的占45%左右。
随着茶叶生产的扩大、茶叶消费的增强,饮茶习俗逐渐成为唐代平民的日常消费行为。正是由于人数众多的平民百姓成为茶叶消费的主体,使得饮茶习俗逐渐大众化。这种大众化的趋势推动了饮茶习俗的兴盛,如长安城外郭有茶肆,扬州海陵如皋有茶店。民间设有茶亭、茶棚、茶房、茶轩、茶社供饮茶之用。茶被视为与盐粟同等重要的生活必需品。饮茶习俗已打破身份、地域之界限,成为一切人的嗜好。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饮茶习俗  烧水煮茶  普洱茶  普洱  功效  好茶  茶叶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糖尿病与饮茶
糖尿病与饮茶
饭后饮茶伤身
饭后饮茶伤身
夏天饮茶有讲究
夏天饮茶有讲究
饮茶时吃深色巧克力有利于健康
饮茶时吃深色巧克力有利于健康
每天适量饮茶对健康有益
每天适量饮茶对健康有益
饮茶能宜养身心、养心修德
饮茶能宜养身心、养心修德
饮茶是最简单明了的智慧
饮茶是最简单明了的智慧
看鲁迅兄弟一言不合就拼饮茶观
看鲁迅兄弟一言不合就拼饮茶观
不同的饮茶习惯如何选用茶具
不同的饮茶习惯如何选用茶具
进入夏季如何饮茶藏茶
进入夏季如何饮茶藏茶
夏天饮茶的禁忌
夏天饮茶的禁忌
饮茶之风才是普洱茶市场繁荣的
饮茶之风才是普洱茶市场繁荣的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